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普通外科学》

外科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2-12-01  浏览次数:889次

作者         作者单位

常秀梅 江苏省如皋中医院(226500)

胃肠减压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更是外科患者非常重要的诊疗措施,在外科应用极为广泛。其目的是引流胃内积液及胃肠道内积气,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伤口的愈合。但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cm,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对此,笔者于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观察160例患者术中胃肠减压管在胃中的位置,结合临床症状,对胃肠减压管插管深度进行进一步探讨。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 我科共行胃肠减压160例,男100例,女60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35岁;肠梗阻40例,大肠癌20例,胃癌20例,食道癌60例,胰腺炎24例,胆石症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疾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统一用上海新亚医用橡胶厂生产的14~18号胃肠减压管。胃肠减压管有4个孔,其中顶端有1孔,侧孔3个,从顶端至第3个侧孔的距离为12.6 cm。

1.2 方法:对照组实行传统式插管法,测量方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长度约45~55 cm。观察组在传统法插入深度的基础上再增加10~13 cm即为55~68 cm。

1.3 结果:术中发现,对照组插管深度仅至胃贲门或胃体部,有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而观察组胃管顶端刚好至胃窦部,胃管侧孔皆入胃内。胃管在胃内无折叠、扭曲。两组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术后腹胀及引流情况、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病例不同插管深度的效果比较

术后腹胀标准:无: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腹式呼吸正常。轻度:腹部平坦,稍有压痛;腹式呼吸存在。中度:腹部略膨隆,有轻度压痛;腹式呼吸减弱。重度:腹部膨隆明显,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腹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表1示,两组术后腹胀、胃液引流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 讨论

2.1 人体解剖显示,食管长度为25~30 cm,咽部长度为12 cm,鼻部长度约8 cm,总长度45~50 cm,胃管远端侧孔距顶端距离为12.6 cm。传统法插管长度为45~55 cm,从解剖角度分析,胃管侧孔不能完全进入胃内,与术中所见相吻合,影响胃肠减压效果。据文献报道[1]迷走神经被切断,该区的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使胃基本电节律、频率、传导速度和胃环形肌收缩力减慢,导致胃运动功能减慢,使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胃排空受阻,引起腹胀。食管、胃术后患者因迷走神经被切断及胃的位置发生改变,术后必须放置胃肠减压管,机械性地将胃内气体、液体引出,减轻胃内压力。而外科手术后患者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胃内液体积聚胃窦部,若胃管插入深度不够,胃管顶端仅至胃底或胃体部,部分侧孔在胃贲门以上的食管内,影响胃内液体及气体的引流,不能起到较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易引起胃扩张,增加吻合口张力,影响缝合口的愈合。

2.2 有文献报道[2],插胃肠减压管直至导管侧孔全部进入胃内的深度为55~60 cm。亦证明要使导管侧孔完全达到胃内,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在55 cm以上。对以往插管回顾,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观察组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 cm,达到55~68 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此方法可取。测量方法可由传统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长度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为55~68 cm,术中观察胃管顶端正好在胃窦部,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利于引流。

2.3 置入胃肠减压管应注意:①插入不宜过深,长度不宜超过幽门,否则同样达不到胃内减压的效果,而且抽出肠液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②固定要牢固,防止滑脱。我们采用“工”型胶布固定,将粘于胶布上的胃管固定于鼻尖及鼻翼上,使胃管固定牢固。③选择质量合格、规格合适的胃管,插入前检查胃管是否通畅。④插管时操作要轻柔、熟练、准确,避免引起咽喉粘膜损伤、水肿及出血。防止因咽喉刺激而引起的反射性呕吐及食管刺激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脏并发症[3]。⑤插管过程中若遇到阻力,不可强行插入,应查明原因。特别是食管、贲门癌患者,因管腔内有肿块堵塞,使胃管不易插入。此时可在胃管内注入空气,若病人出现嗝逆,说明管腔开口部位在食管内,需再往下试行插入。

【参考文献】

[1] 文亚渊,王代科,刘宝华等.高选迷切加胃窦粘膜切除术对胃电图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1998,5(3):160.

[2] 韩友欢.液导法食管内压力测定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88,4(8):396.

[3] 吴亚珍,杨颖,丁素华.洗胃并发症及洗胃机操作的护理技术[J].实用护理杂志,1995,11(1):17.

下一篇:暂无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