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PFD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慢性咽炎19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15  浏览次数:970次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病程长,症状顽固,较难治愈[1]。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通过口服药物及微波烧灼咽后壁淋巴滤泡来治疗慢性咽炎,由于本病罹患因素较为复杂,常规的口服药物治疗很难奏效;局麻下几乎无法配合咽后壁淋巴滤泡烧灼,且疗效不明显,故使病情迁延不愈。笔者对慢性咽炎患儿分别进行PFD三联疗法(预防相关因素、雾化治疗、口服药物治疗)和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现将比较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907/201105沈阳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收治慢性咽炎患儿380例,其中男205例,女175例;年龄4~12岁,平均6.5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将患儿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其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1.2 诊断标准参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1]。1.3 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慢性咽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4~12岁;(3)患儿家属知情同意。1.4 排除标准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支气管异物等疾病。1.5 治疗方法1.5.1 观察组应用PFD三联疗法治疗,具体分为P、F、D 3个步骤。(1)P(prevention,预防相关因素):嘱患儿休息,勿大喊及少说话,同时禁止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辛辣、过甜、过咸及含碳酸饮料等。另外嘱家长勿提示、勿批评、勿当面议论患儿病情,以转移患儿注意力为要。即便痊愈后也不可在其面前谈论病情。(2)F(fog,雾化治疗):采用JSCOK型超声雾化器理疗仪(辽宁省鞍山市电子医疗仪器厂)治疗,每次15 min,10 d为1个疗程。药液成分:生理盐水20 mL,庆大霉素注射液4万单位,糜蛋白酶4 000 U。(3)D(drug,口服药物治疗):复方青果颗粒(四川科瑞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502016)口服,早晚各5 g。1.5.2 对照组仅给予口服复方青果颗粒,早晚各5 g。两组均治疗20 d。1.6 观察指标治疗10 d和20 d时疗效评价结果及副反应。1.7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几乎无清嗓、轻咳、咽部不适及咽部异物感,咽部无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明显减少;(2)有效:清嗓、轻咳、咽部不适及咽部异物感明显减少,咽部充血减轻,咽后壁淋巴滤泡有所减少;(3)无效:清嗓、轻咳、咽部不适及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减少,咽部充血及咽后壁淋巴滤泡无改变[1]。1.8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患儿治疗10 d和20 d时疗效比较分别见表2,3。表2 两组患儿治疗10 d时疗效比较表3 两组患儿治疗20 d时疗效比较2.2 副反应两组患儿均无任何副反应发生。3 讨论小儿慢性咽炎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反复清嗓、轻咳、咽部不适及咽部异物感,查体可见咽黏膜轻度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严重的可迁延不愈,甚至可引发抽动障碍。由于小儿解剖、生理和身体发育的特殊性,故小儿慢性咽炎的治疗与成人不同,需多因素治疗。近年来有个别学者主张以微波烧灼咽后壁淋巴滤泡来治疗小儿慢性咽炎,但事实上疗效欠佳;另外,对于耳鼻咽喉科的非肿瘤性疾病除病因治疗外首先采用无创治疗[2],小儿疾病更应如此。由于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咳嗽变异性哮喘及支气管异物等因素均可对咽部产生影响,故在选择研究病例时先予以排除。患儿若喜欢大喊大叫、多说话,将会使冷空气过度刺激咽后壁,使咽炎不易痊愈。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也将刺激咽部黏膜使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如辣味食品、过咸、较甜及含碳酸饮料均会对咽后壁造成明显刺激。很多学者都认为咽炎发作较重时清嗓动作很可能是抽动障碍的一个组成部分,故不可予提示性语言而应以转移注意力为要。而事实上,在临床工作中对小儿慢性咽炎的治疗上,绝大多数医生采用的仅仅是口服药物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以上针对病因的控制,导致小儿慢性咽炎疗效欠佳,病情迁延不愈。雾化吸入中的庆大霉素有局部消炎作用,糜蛋白酶可稀释分泌物,使黏液容易排出。另外复方青果颗粒由胖大海、青果、金果榄、麦冬、玄参、诃子、甘草组成,具有清热利咽的作用,可促进病情恢复并使疗效稳定。综上所述,PFD三联疗法对于小儿慢性咽炎的治疗明显较单纯口服药物治疗更为有效,值得推广。但PFD三联疗法20 d的治愈率及有效率也仅为80.6%及92.4%,还不能达到完全令人满意。对于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其他伴随症状的患儿,应重新查找病因可及时发现初诊时未明确提示症状的病因[5]。【参考文献】[1]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1.[2] 倪道凤.关注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2):881883.[3] Holinger LD.Chronic cough in infants and children[J].Laryngoscope,1986,96(3):316322.[4] 耿凌云,陈慧中,朱春梅,等.儿童慢性咳嗽的程序式诊断方法探讨[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1):812.[5] 杨娟,刘恩梅,魏金凤,等.重庆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及其随访[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4945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