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4-05-07 浏览次数:922次
真菌球型鼻窦炎是以霉菌为主要病原体,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因抗生素使用泛滥、危险因素增多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用的治疗方式除外用药物治疗外,多行手术治疗[1]。本次研究中行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某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60例,其中男22例,女38例;年龄33~65岁,平均(54.8±5.2)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1.3±0.3)年。症状:中鼻阻塞27例,头痛20例,流脓涕17例,鼻出血18例,颜面肿胀8例,眼痛5例。经鼻内镜与CT检查:中鼻道有脓性样分泌物27例,下鼻甲肥大20例,鼻中隔偏曲20例;CT检查病变均位于单侧,上颌窦者42例,同时伴有炎性反应2例,窦腔内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灶者30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窦壁骨质层增厚症状。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药物组与手术组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患者就诊时均据病情对原发病予以治疗,改善患者健康状况。①手术组: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对CT提示上颌窦病变,或术中见窦口扩大,或病变黏膜膨隆者,术中充分扩大上颌窦自然口;选用30°或70°鼻内镜,清除鼻腔内分泌物与真菌团块;对筛窦伴有病变者,选用0°鼻内镜消除其炎性反应;蝶窦伴有病变者,选用0°鼻内镜,行蝶窦扩大开口;用浓度为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术腔,冲洗后选用多种角度内镜全视角检查鼻腔;对术中清除的病变组织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给予维持治疗,如鼻喷激素、黏膜促排剂,冲洗鼻腔,每周2~3次,持续3个月;注意:术前不能使用抗真菌药物,术后可适当选用抗真菌药物[2]。②中药组:给予中药方剂治疗,苍耳子30g、黄苓35g、白芷25g、辛夷20g、龙胆草10g等,经晾晒、研磨成粉末状,外用,2次/d,持续4~8周[3]。采用电话随访方式,持续6~12个月,统计复发例。
1.3 疗效判定:真菌球型鼻窦炎症状全部消失,经内镜检查黏膜光滑、鼻腔通畅,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数(n)与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手术组有效率高于中药组,无效率、复发率低于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无效者均转为手术治疗,复发者5例经中药续治疗后,并未取得理想效果,均行手术治疗痊愈。
真菌球型鼻窦炎多见于老年人、女性,临床表现近似慢性鼻窦炎,甚至可不表现任何症状,因此难受患者重视,鼻窦CT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最终诊断需依据病理,本次研究中,中药组患者亦取鼻窦内分泌物行病理学检验[3]。
真菌球型鼻窦炎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本次研究中药物方剂经临床证实疗效显著,有研究表明,该方剂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痊愈率亦可达到90%以上,但对患者治疗依从性要求较高,因治疗时间相对较长,操作繁复,适应性较差,且用药时可能给患者带来痛苦,个体间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多数患者选用治疗确切,起效迅速鼻内镜手术治疗[4]。本次研究中30例行中药治疗者有6例因治疗过程太繁琐而转为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球型鼻窦炎可有效清除病变组织、菌丝或孢子,促气道通畅,且创伤小,能有效减少对术腔粘膜伤害,抑制并发;本次研究中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治愈率达到100%,且未见并发,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者,疗效满意,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4]。
4 参考文献
[1] 周淑芳.130例真菌球型鼻窦炎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2):1103.
[2] 司远征.真菌球型鼻窦炎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75.
[3] 高 巍.真菌球型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2):158.
[4] 王 冬,孙克巍.真菌球型鼻窦炎35例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8):76.
[收稿日期:2014-01-10 编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