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919次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导致患者失明的几率增加,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现笔者就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疗效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86例103只眼,其中38例患者已成孤眼。86例患者中男45例55眼,女41例48眼,年龄44~78岁,平均(601±68)岁。晶状体核硬度根据LocsⅡ分级,Ⅳ级10眼,Ⅲ级52眼,Ⅱ级核41眼。术前眼压在25mmHg(1mmHg=01333kPa)以上有38眼,眼压在35mmHg以上有65眼。所有患者入院前均经降眼压药治疗半年以上,降眼压效果甚微。
12 手术方法:患者术前行常规眼压、A/B超、角膜曲率、散光度检查等,通过计算得出人工晶状体度数。根据患者眼压情况,全身或局部应用降眼压和抗青光眼药物,尽量控制眼压在最低范围内。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与铺巾。应用丙美卡因表面麻醉,同时应用利多卡在结膜下注射浸润麻醉。在颞上方或颞侧做以外侧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做16mm2半层巩膜瓣,向前剥离至角膜缘前方越05mm,以03mg/ml丝裂霉素棉片巩膜瓣下放置3min,去掉棉片,以林格溶液10ml局部冲洗干净[1]。巩膜瓣下用三角刀做前房潜行穿刺切口03cm,2点位角膜缘内01cm处做辅助角膜穿刺口。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环形撕囊,水分离。进行超声乳化吸净皮质。前房及囊袋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注吸出透明质酸钠。巩膜瓣下切除3mm2小梁组织,切口对应处做周边虹膜切除。巩膜瓣两后角处各缝合1针,其中1针为可调节缝线,结膜瓣间断缝合2针。地塞米松2mg结膜下注射,完成手术。术后常规给予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和复方妥布霉素滴眼液,交替滴眼,6次/d。
13 观察指标:术前、术后及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检查视力、视野、眼压、眼底及前房角等,观察并对比患者视力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应用SPSS16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前光感~眼前指数7670%,术后为291%,术后3个月为194;术前视力在001~01占2039%、015占291%、02占000%,术后分别为7379%、2039%、291%,术后3个月分别为7670%、1359%、777%;术前眼压均在25mmHg以上,其中6311%在35mmHg以上,术后眼压均在21mmHg以下,术后3个月有7例眼压上升到21~25mmHg之间。
3 讨论
残余性青光眼是指青光眼手术后眼内压仍间断或持续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且超过正常眼压值的患者。据研究显示,眼压越高则视野损害约为严重。且患者的年龄越大、预期寿命越长,所需的靶眼压越低[2]。此类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眼压如不能良好地控制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在本次研究中,应用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并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本次手术区别与传统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制作较大的结膜瓣和巩膜瓣,从而缩减了眼部创面范围[3]。同时为照顾已经历一次手术的患者,手术切口选取远离前次手术的部位,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残余功能性滤过泡的损伤。手术切口小,术中不需娩出晶体核,减少了虹膜脱出的机会,从而减少了术后炎性反应。对于眼部周围情况较差、高眼压的患者,对于手术操作的熟练、精确、轻柔要求更高。因此实施该手术的患者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充分的理论知识。在术中为避免眼压突降引起的眼底血管爆裂,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时在角膜缘3点处做一辅助切口,放出少量房水,达到缓慢降压的目的。
总之,晚期残余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并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疗效显著,患者眼压显著降低,视力提高。
4 参考文献
[1] 刘艳秋,李效岩.应用OZIL模式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5):606.
[2] 江晓琴,蔡方荣.两种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6):50.
[3] 赵艳辉,李莉洋,祖 静,等.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10):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