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冠折裂至龈下修复保存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1 浏览次数:888次
牙齿折裂至龈下是口腔修复科常见疾病之一,采用全冠或铸造核桩冠修复是保留患牙常用方法,且具有恢复牙冠外型及咀嚼功能、保护邻牙的作用。本文对58例用不同方法修复的牙折裂至龈下的患者进行3年随访。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修复的折裂至龈下牙58例,年龄35~65岁选其中冠折至龈下2 mm以内者38例,折裂至龈下2 mm以上者20例,龈袋深度最深可达3.5 mm。双尖牙25颗,磨牙33颗。上述病例龈袋深度的测量均指劈裂侧龈袋最深处的深度。
1.2治疗方法:根据牙折不同情况及采用不同修复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冠折至龈下2 mm以内,共38例,12例全冠修复,26例采用桩核冠修复。第二组:冠折至龈下2 mm以上,共20例,8例采用全冠修复,12例采用桩核冠修复。两组病例均拔除劈裂部分,降低咬颌,磨除对颌高陡牙尖。 两组病例均做即刻临时塑料全冠修复,临时修复体边缘伸展至龈下缺损处,恢复牙冠的外型,并适当降低牙冠高度,直到无咬颌接触为止。对临时修复体延伸至龈下部分要抛光。对冠折至龈下超过2 mm的患牙行牙龈切除手术必要时行冠延长术。对已做根管治疗的患牙,临床检查症状不明显,如叩痛不明显、无松动,牙周袋在2 mm以内者,X线示无根尖阴影,采印膜制作金属全冠;对活髓牙及有根尖症状者,需严格消毒,做根管治疗,3个月后检查无症状,方可作金属全冠。
1.3随访检查方法:根据病例记录约定患者在治疗后1年、2年、3年来院复诊。首先询问有无自觉症状;检查修复体固位是否良好、邻接点是否紧密、折裂牙是否松动、有无叩痛、牙龈有无红肿及牙周袋加深,有无瘘管出现,X线检查有无根尖阴影。
1.4效果评价:①修复成功标准:无明显自觉症状,金属冠固位良好,邻接点紧密,无食物嵌塞症状,龈边缘合适,无牙龈刺激症状,被修复牙无松动,无叩痛、刺激痛及牙周袋形成,X线无根尖暗影。②修复失败标准:金属冠松动脱位,邻接点不紧密,有食物嵌塞症状,龈边缘不合适,有牙龈刺激症状,被修复牙松动,出现叩痛、刺激痛及牙周袋明显加深,或X线有根尖暗影或根尖囊肿,临床上有瘘管出现,咀嚼障碍。
2结果
随访检查结果:见表1。
表13年随访检查结果
随访时间第1年第2年第3年第一组冠折至龈下桩冠成功2625252 mm以内失败010全冠成功121212失败000第二组冠折至龈下桩冠成功1211102 mm以上失败101全冠成功877失败010
1年复查发现第二组1例因根尖周炎,拔除患牙,修复失败;第二年复查发现第一组1例因邻牙缺失,修复体自桩钉处脱落,改固定桥修复;第二组1例因基牙短冠,铸造冠脱落,改在基牙颌面增加针道全冠修复;第3年复查发现第二组1例因牙周袋加深,牙周溢脓,拔除患牙。
3讨论
3.1折裂牙修复前完善的根管治疗与修复治疗成功与否关系密切[1]:复查第1年1例因根管治疗欠填,出现瘘管,X线显示根尖阴影,导致修复失败,所以完全、彻底的根管治疗是修复成功的保证。
3.2建立良好的抗力形与足够固位力是保证修复体成功的重要因素:牙列缺损使牙齿失去正常接触关系,而且牙齿的排列和咬牙合出现紊乱,基牙向缺隙侧倾倒,由于咬牙合的杠杆原理,加重牙齿所承受的扭力,使修复体松动脱落。对此种患牙如要修复,应选择固定桥的方法,既可起到增加牙周储备,防止牙合力集中的作用,又能达到提高修复成功率的目的[2]。
3.3折裂至龈下的磨牙,进行了牙体制备后往往成为临床短冠[3]。牙冠的固位与抗力型主要与牙冠高度、牙齿牙合面总聚合度、轴面表面积有关;次级固位和抗力形来源于预备牙的轴面高度、固位沟。在牙体预备时附加增强固位力和抗力的设计:轴壁应尽量平行,必要时增加次级固位力(针道、轴沟)。有文献报道,单根牙牙齿被动萌出可使牙根部分向冠方移动形成更为合适的冠根比例[3]。但此法耗时长、费用高,患者较难接受。而后磨牙牙根分歧大,被动萌出会牙根吸收。
3.4修复体的边缘与牙体组织的应尽量密合,没有悬突,减少继发龋发生及对牙龈的不良刺激。缺损至龈下部分修复体伸展至龈下,边缘做成刀边型;修复体较好恢复牙冠轴面外型,咀嚼食物时有利于龈组织的健康;修复体表面高度抛光,可减少机械刺激,防止菌斑附着,对牙周组织的健康至关重要。
3.5对所有冠折患牙均即刻临时冠修复,并降低咬牙合:一方面可防止治疗过程中患牙承受咬牙合创伤增加根尖周感染机会,避免在永久修复前牙冠再次折裂。另一方面临时冠在根管治疗时,能有效防止暂封剂脱落。
3.6对折裂至龈下2 mm以上的患牙,因其已经达牙周生物学宽度,应行冠延长术,观察牙龈新附着形成并无盲袋,方可制作永久修复体。
冠修复能大大提高根管治疗后牙体的抗折力,防止牙齿劈裂,与患牙生存率非常紧密,延长患牙生存期,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外观,是恢复咀嚼功能的必要修复技术[4]。
4参考文献
[1]徐军,朱希涛,周书敏.关于牙齿折裂的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0,25(3):173.
[2]朱希涛.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31.
[3]Crutis E.Jansen,Frank M.A.Vidjak,Daniel Etienne,Myriam Kebir,Henry Martine.Restorative and Periodontal Considerations of Short Crowns Mitridade Davarpanah[J].Int J Periodont Rest Dent,18(5):425.
[4]奚凤华,李海英.冠修复对行根管治疗的后牙抗折性临床追踪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9):2280.
[收稿日期:2013-03-27编校:王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