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电图ST-T特征
发表时间:2014-01-20 浏览次数:880次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一种感音性耳聋,病因不明,目前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内耳循环障碍相关。心电图是一种筛查、诊断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它经济、实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回顾性调查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电图ST-T改变特征。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0年~2012年就诊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突发性耳聋组、冠心病组。对照组为随即抽取的60例健康体检患者,男45例,女15例,年龄25~55 岁。冠心病组为我院确诊的80例冠心病患者,男34例,女46例,年龄43~82岁。经耳科常规检查和相关检查排除了外耳、中耳、中枢神经系统及外伤所致的耳聋,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制定的突聋诊断标准[1]。6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男32例,女36例;年龄23~62岁,其中40~60岁者42例,20~40 岁者20例,其余年龄组6例,平均45岁。分别为对照组、突发性耳聋组、冠心病组行12导联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性调查者三组患者心电图改变,如果两个以上相关的导联ST压低>0.05 mV和(或)T波地平或倒置,将之视为ST-T改变。使用 χ2统计分析这三组ST-T改变结果。
2 结果
心电图ST-T改变结果:对照组ST-T改变人数占8.3% (5/60),突发性耳聋组ST-T改变人数占44.6%(29/65),冠心病组ST-T改变人数占87.5%(70/80)。突发性耳聋组ST-T改变大于对照组(P<0.05);突发性耳聋组ST-T改变小于冠心病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明,目前的主要学说认为,突发性耳聋可能与内耳循环障碍或感染相关。正常时内耳惟一的供血动脉是由小脑前下动脉、基底动脉直接发出的迷路动脉,因其为终末动脉,缺乏吻合支,加之椎—基底—迷路动脉系统常有解剖变异,使内耳供血系统极为脆弱,当动脉硬化、高凝状态等造成内耳血管痉挛、狭窄、血栓及栓塞时,即可引起供血障碍而引起患者听力下降[2]。
研究表明,Jervell-Lange Nielsen syndrome综合征患者伴随有ECG异常,长Q-T间期综合征,心源性猝死率增加。这提示我们,耳聋与心血管系统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本次研究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ST-T改变的发生率高于体检患者。这说明突发性耳聋与心血管系统的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顾迅等,报道老年性耳聋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大部分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有血浆黏度高,而上述的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3]。因此,笔者推测,这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可以直接损伤内耳血管,引起内耳血管痉挛、狭窄、血栓及栓塞,内耳血供障碍。与此同时,这些危险因子,损伤心血管系统,ECG可出现异常的表现。
本研究中突发性耳聋组ST-T改变的低于冠心病组,这也提示我们突发性耳聋虽然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其他的危险因素也可加速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发展。如感染特别是病毒感染,与突聋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这些病原体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可直接引起迷路炎破坏神经上皮,可继发于脓毒性栓子的缺血性损害或引起血栓形成[4]。
本研究表明了突发性耳聋和心电图ST-T改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内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儿童耳聋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排除先天性耳聋并心脏畸形。目前认为年轻患者的主要病因与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引起的急性耳蜗—前庭—迷路炎性反应有关,因无血管病证据,且发病前有感染史,血中分离到病毒及抗体滴度增高和免疫复合物的存在,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等方面得到证实[5]。而对于中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心血管疾病和(或)其他系统缺血性疾病。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及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72.
[2]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01.
[3] 顾 迅,陆雪松,叶 盛,等.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血液流变学、TCD及ABR的特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6):419.
[4] 梁 丹,黎万荣.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4):595.
[5] Hirose K,Wener MH,Duckert LG.Utility of laboratory testing in antoimmune inner ear disease[J].Laryngoscope,1999,10(9):1749.
[收稿日期:2013-04-22 编校:郑英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