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884次
慢性鼻窦炎为鼻窦的慢性化脓性炎性反应,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所有人群均可发病,多发于低龄和年老体弱者[1]。此病局部症状有脓涕、鼻塞、嗅觉障碍、头痛等,严重时会引起颅、眼、肺并发症导致视力改变,感染加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鼻内镜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能促进鼻窦和鼻腔的功能恢复等优 点,是目前治疗鼻窦炎的首选方法。笔者采用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 料: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13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检查及鼻窦CT扫描证实。其中男78例,女 54例,年龄16~70岁,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脓涕、鼻塞、头晕、头痛、嗅觉减退等临床表现。按临床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分期,其中Ⅰ型1期28例,Ⅰ型2期 25例,Ⅰ型3期18例;Ⅱ型1期17例,Ⅱ型2期10例,Ⅱ型3期19例;Ⅲ型15例。1.2手术方法:132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前 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3 d。手术前根据患者体质和病变范围选择麻醉方式[2],其中72例全身麻醉,60例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手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进 行,息肉较大的用鼻息肉钳给予切除,再依次切除钩突和筛泡,根据鼻窦CT和术中具体情况,从前向后依次开放筛窦、额窦和蝶窦。对伴有下鼻甲肥大者行部分切 除,对鼻中隔偏曲者行鼻中隔矫正,利用电动切割吸引器彻底清理病变组织,后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术后48 h取出填塞纱条并清理鼻腔,同时给予1%麻黄碱和复方薄荷滴鼻剂滴鼻,全身应用抗生素。术后每2周进行1次复查,在鼻内镜下清理囊泡、增生组织和血痂,所 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3]。1.3疗效评价:按照1997年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将疗效分为三类:治愈即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即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即症 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将治愈和好转视为临床总有效,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 临床疗效: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总治愈率为73.5%,总有效率为88.6%,Ⅰ型、Ⅱ型、Ⅲ型总有效率分别为97.2%、82.6%、66.7%;Ⅰ型 总有效率与Ⅱ型、Ⅲ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型总有效率与Ⅲ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2并发症发生情况:132例中共有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失血过多(术中出血量超过300ml),鼻腔粘连2例,眶纸板损伤1例。发生并发症的5例患者经术中、术后积极处理后,未发生任何手术后遗症。表 1不同分型临床疗效比较[例(%)]分型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Ⅰ型7159(83.1)①10(14.1)①3(4.2)①69(97.2)①Ⅱ型4632(69.6)②6(13.0)②8(17.4)②38(82.6)②Ⅲ型156(40.0)4(26.7)5(33.3)10(66.7)注:与 Ⅱ、Ⅲ型比较,①P<0.05;与Ⅲ型比较,②P<0.053讨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该病发生主要与鼻腔鼻 窦,尤其是鼻腔外侧壁的病理和解剖变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4]。近年来随着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快速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经鼻内镜手术通过 清除鼻道窦口复合体阻塞性病变,恢复副鼻窦的畅通引流,改善鼻腔通气等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手术成功后,术后系统的随访也十分重要,术后没有综合的治疗和定期的随访,很容易引发手术并发症如:鼻腔粘连、窦口窄小、鼻窦炎鼻息肉的复发等。因此,术后治疗和手术治疗同样重要。4参考文献[1]张奕,周松.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67例临床研究[J].吉林医学,2010,31(33):6101.[2]郑加创.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与药物综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价值探讨[J].吉林医学,2011,32(20):4089.[3]郑所林,林尤津.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86例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28):5903.[4]黄远,余文兴,黄红星,等.鼻窦内镜下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J].吉林医学,2011,32(27):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