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37例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673次
作者:孙文
【关键词】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原因不明突然瞬间发生的耳鸣、耳聋,属感音神经性聋,多于数小时或数日内听力迅速丧失到高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内耳微循环的障碍认为是其主要原因。白城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近5年收治37例46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全部收住院治疗,收治病例均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制订的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的诊断标准[1],现将治疗经过及分析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7例患者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7~72岁。其中单耳28例,双耳9例;中度耳聋21例,重度耳聋16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37例患者,大部分患者在晚间或晨起时发病,起初感到单耳低频或高频耳鸣,数小时后发觉听力突然下降,半数患者有眩晕(已除外梅尼埃病),大部分患者自诉无明显病因及不适。追问病史大部分患者在听力下降前有过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经检查患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系统疾病者居多,多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中度耳聋21例,重度耳聋16例。
1.3 治疗方法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急性期、伴有严重眩晕者,采用镇静催吐治疗,鉴于多数患者都有感冒病史,首先给抗病毒及类固醇激素治疗,并辅以扩血管治疗,给清开灵或病毒灵加入5%葡萄糖液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给予丹参加入低分子右旋糖酐中每日1次静点,全部患者口服强的松治疗,另外所有患者都给予了三磷酸腺苷加入静脉滴注治疗(目前,国内普遍将三磷酸腺苷作为突聋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三磷酸腺苷是一种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是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体内吸收、分泌、肌肉收缩及进行生化合成反应等需要能量时,三磷酸腺苷转化为二磷酸腺苷及磷酸基,同时释放出能量;三磷酸腺苷同时有扩血管增加内耳微循环的作用,可提高代谢率,减轻内耳水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再根据不同患者给予高压氧治疗及抗凝血治疗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对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系统症状者,给口服降压、降血脂、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的中西药物持续治疗。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患病前水平。好转:包括显效和有效;其中显效是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是指受损频率平均提高15 dB。无效:指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
1.5 结果 全部患者收入住院治疗,平均住院日21天,最短7天,最长32天。其中治愈17例,占45.9%;好转14例,占37.8%;无效6例,占16.2%。
2 讨论 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一直备受国内外专家的关注,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一直是人们研究的主要内容。该病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但多数患者近期有感冒病史,所以本组37例患者均用抗病毒治疗,同时应用扩血管及营养神经治疗,并同时给予三磷酸腺苷加静脉滴注治疗,针对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给予降压降脂等治疗。通过上述治疗笔者体会:对于突发性耳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听力损失小的治愈率高,听力损失>80 dB的疗效较差,且年轻患者治愈率高,中老年患者治愈率低,这可能与中老年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有关,对这样的患者必须坚持综合治疗才有可能保持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组37例痊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6例。 本组37例的治疗方法比较得当,无效6例患者都是老年患者,且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听力损失都较重,对于这样的患者需坚持治疗;再者伴有眩晕的患者听力恢复差,特别是伴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预后差;另外听力损失涉及高频区域者预后亦较差。综上所述,突发性耳聋的治疗,要从多方面着手,单一方面的治疗效果不理想,针对不同的患者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比较理想,近几年新开展的类固醇激素的局部治疗及镁制剂的治疗将会给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带来更加上乘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72.
作者单位: 137000 吉林白城,白城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