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拳击伤鼓膜损伤机制及临床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7 浏览次数:841次
作者:楼正才 作者单位:义乌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 浙江 义乌 322000
【关键词】 外伤 鼓膜穿孔 耳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中男19例,女41例,18~54岁,平均年龄36岁,22~40岁者42例。均在吵架时被他人用拳或掌击伤,且为单耳穿孔,其中左耳42例,右耳16例。就诊时间为伤后0.5h~17d,72h内47例,72h以上11例。鼓膜穿孔部位:紧张部57例,松弛部1例,前上象限4耳,前下象限17耳,后上象限9耳,后下象限28耳。穿孔形状:三角形18耳,梭形15耳,类圆形12耳,裂纹状(似在纸上撕开一裂缝,为鼓膜劈裂伤)5耳,不规则形6耳,边缘性2耳。穿孔数量:2个穿孔3耳,其余为1个穿孔。穿孔直径:≤1.0mm 7耳,1.0~2.0mm 9耳,2.0~2.5mm 25耳,2.5~4.0mm 12耳,>4.0mm 5耳。58耳中40耳穿孔边缘有血痂,9耳有新鲜血液,穿孔周围上皮下淤血24耳。纯音测听:听力下降15~40分贝,平均(25±7)分贝,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主要在500~2000Hz。临床主诉:对侧耳鸣耳闷47例,同侧11例,听力下降21例。
1.2 检查与治疗 行纯音测听和耳镜(或显微镜)下检查,观察骨膜有无穿孔及穿孔形态、大小等。消毒外耳道及周围皮肤,布楠氏液鼓膜表面麻醉,穿孔边缘有翻转卷折鼓膜,在显微镜或0°耳镜下用耳科钩针钩出鼓膜瓣并向内或向外恢复,与穿孔缘铺平,对穿孔缘有血痂、痂皮者,用钩针轻轻分离并去除创缘0.5mm左右周围鼓膜,形成新鲜创面,鼓室内衬抗菌素明胶海绵,外用抗菌素明胶海绵覆盖压平(≤1.0mm 7耳直接在穿孔表面贴补抗菌素明胶海绵),2周后取出。同时口服6542,复方丹参片及抗生素1周。
2 结果
2.1 穿孔缘形态观察 伤后72h内就诊的47例中,鼓膜外翻卷折28例(图1),鼓膜内翻卷折(包括鼓膜黏膜之间或鼓膜上皮层与鼓室黏膜黏连)11例,鼓膜外翻和内翻卷折5例,破裂成碎片、鼓膜缺损3例,伤后72h以上就诊的11例。可见穿孔缘痂皮黏附或瘢痕增生,但无翻转鼓膜(图2)。
2.2 治疗结果 58耳2周后观察,穿孔愈合56耳,愈合率96.55%,穿孔缩小1耳,感染1耳,有效率98.27%。
3 讨论
掌或拳击伤引起的鼓膜外伤性穿孔有如下特点:① 20~40岁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② 左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③ 穿孔部位多见于鼓膜紧张部前下或后下象限,本组58耳中56耳发生在鼓膜脐部的前方或下方;④ 穿孔呈三角形、裂隙状、类圆形和不规则形,周围鼓膜表面有血迹或上皮下淤血;⑤ 就诊病例中多见2.0~4.0mm穿孔,可能因为小穿孔患者症状轻微不能及时就诊或就诊时已自然愈合;⑥ 外伤性鼓膜穿孔者听力损失程度与穿孔面积呈正比,与穿孔部位也有关,锤骨柄前后缘穿孔的影响较大[1]。本组只有36.21%的患者诉受伤耳听力下降,其穿孔较大并靠近听骨链。因此,如不仔细检查双耳,容易误诊。
由于就诊时间的差异,外伤性鼓膜穿孔耳内镜或显微镜观察穿孔缘可有下列情形:① 残余鼓膜外翻卷折;② 鼓膜内翻卷折,鼓膜黏膜之间或鼓膜上皮层与鼓室黏膜黏连;③ 鼓膜外翻和内翻卷折;④ 破裂成碎片、鼓膜缺损;⑤ 穿孔缘痂皮黏附或瘢痕增生。
总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需及时就诊,临床医生需仔细检查双耳,并用耳内镜或显微镜观察鼓膜穿孔的部位、大小、形态,以便早期、及时、准确诊断[2]。对外伤性鼓膜穿孔的处置,传统采用保守治疗,绝大多数3~4周内能自行愈合,但观察伤后及早就诊,及时将残缘卷曲的鼓膜钩出并对合整齐,穿孔明显变小,可有效提高穿孔愈合率和缩短愈合时间,并防止鼓膜内翻鼓膜上皮侵入鼓室继发胆脂瘤型中耳炎[3]。同时,及时在内镜下修复穿孔鼓膜,暂时性闭合穿孔,符合鼓室的生理稳定性,消除因鼓膜穿孔引起的耳鸣、耳闷。
【参考文献】
[1] Casler J D, Chait R H, Zajtchuk J T. Treatment of blast injury to the ear[J].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89, 98:1316.
[2] 王建群,高下,王健. 电子喉镜在喉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志,2004,12(1):44.
[3] 楼正才. 鼓膜外伤性穿孔急性期形态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志,2007,10(3):20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