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治疗慢性鼻塞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2-07-03 浏览次数:842次
作者:刘莉琴,刘艳 作者单位:430012湖北武汉,武汉市汉口医院耳鼻喉科
【关键词】 鼻炎;变应性;肥厚性;消融术
2006年6月~2007年4月,我科采用等离子手术仪(美国Arthocare公司的ENTec-CoblatorTM)行下鼻甲打孔治疗慢性鼻塞85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慢性鼻塞141例随机分为2组:
等离子消融手术组85例,其中:男51例,女34例;年龄18~63岁;病史2~23年;慢性肥厚性鼻炎45例,变应性鼻炎29例,单纯下鼻甲后端息肉样变7例,鼻中隔偏曲并下鼻甲后端不同程度增殖性病变4例。
传统手术组56例,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18~60岁;病史2~21年;肥厚性鼻炎21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后端增殖性病变24例,鼻腔息肉6例,下鼻甲后端息肉样变5例。
1.2 治疗方法
等离子消融手术组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用浸有2%地卡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2%利多卡因行下鼻甲浸润麻醉。采用美国Arthocare公司的ENTec-CoblatorTM等离子手术系统治疗仪及一次性Refler 45型射频电极,设定主机能量为5档。在下鼻甲肥厚黏膜前、中、后端下缘或外侧缘打孔,点状热凝下鼻甲前(1个点)、中(2个点)、后(1个点),每个点热凝时间10~15 s,致局部黏膜呈白色;对下鼻甲息肉样变者,直接自息肉样变黏膜处刺入,下鼻甲黏膜肥厚严重者,可加刺1~2个点,使肥厚的鼻甲黏膜和息肉样变组织凝固收缩,鼻腔通气满意为止。根据出血情况,决定是否填塞凡士林纱条,术后口服抗生素及鼻腔滴用减充血剂1周,以防感染。
传统手术组治疗方法。用2%地卡因配伍0.1%肾上腺素棉片鼻腔表面麻醉,1%利多卡因配伍0.1%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行下鼻甲黏膜下矫正术15例,下鼻甲后端部分切除术11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和下鼻中部分切除术24例,鼻腔息肉摘除术6例。术后全身抗炎、止血治疗3~5 d。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症状改善及体征变化,综合评价疗效。显效:下鼻甲缩小,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下鼻甲缩小,症状减轻;无效:下鼻甲无缩小,症状无改善[1]。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率表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等离子消融手术组:显效63例(74.1%);有效18例(21.2%);无效4例(4.7%);总有效率95.3%。传统手术组:显效44例(79%)、有效9例(16%)、无效3例(5%),总有效率9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术中及术后反应:等离子消融组均在15~20 min内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剧烈疼痛、鼻腔黏膜撕裂及大出血等情况,术中出血约10~20 ml。术后第1 d,鼻腔内开始有伪膜生成,下鼻甲肿胀,鼻腔通气差,1周后,鼻腔内伪膜逐渐自行脱落,肿胀减轻,分泌物减少,鼻塞症状逐渐缓解,流清涕、打喷嚏等明显改善。1、3、6个月各复诊1次,未发现萎缩性鼻炎、鼻腔黏膜干燥等并发症。传统手术组,术中出血较多、疼痛,术后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引起头痛、鼻腔肿胀。术后1周上述症状逐渐减轻,术后半月鼻腔黏膜基本恢复正常。
3 讨论
下鼻甲肥大是引起鼻腔阻塞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慢性鼻塞不并发鼻窦炎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差。以往采用手术、激光、微波、冷冻等方法治疗,虽然有效,但对鼻甲表面黏膜损伤较大,术后易出现出血、结痂、恶臭味,嗅觉减退、鼻腔粘膜黏连等。甚至出现空鼻综合征。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是目前用于软组织微创手术的一种新技术。它利用双极射频所产生的能量,使射频电极与组织之间的电解液转换成等离子体的离子蒸汽层[2],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使目标组织中的细胞在40-70℃温度下逐渐解体,通过内生热效应作用,使鼻腔黏膜、黏膜下组织中的蛋白质凝固变性、腺体萎缩、血管封闭、组织坏死,产生瘢痕收缩,达到组织体积减容作用,从而改善鼻腔的通气功能,同时减少肥大细胞脱落颗粒过程,破坏下鼻甲内副交感神经末梢,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减少腺体分泌[3],使流清涕、打喷嚏症等症状明显减轻。
采用双极射频对靶组织进行减容和低温黏膜下打隧道技术,可在隧道周边1 mm内引起热凝作用,故对周边组织的热损伤降至最小程度,保护鼻甲黏膜的完整性,减容的同时不破坏鼻腔正常的解剖结构,最大程度的保护鼻腔正常生理功能,降低术后各种并发症。该术操作简便、定点精确、治疗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或不出血,同时消除传统手术术后鼻腔填塞给患者造成的巨大痛苦,术后恢复快,疗效好,基本无需护理,不需住院,患者容易接受。因此等离子低温消融术是治疗慢性鼻塞安全、有效、准确、微创的手术方法之一,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尚需观察。
等离子消融组虽然与传统手术组的疗效无差别,但前者副作用小,术中仅有轻度的灼痛、灼胀感和出血,术后不需鼻腔填塞,仅局部喷药;术后1周鼻腔黏膜局部水肿,有果冻状物,半月后鼻腔内的蛋白膜脱落,黏膜逐渐恢复正常。术后半年黏膜光滑,未见瘢痕,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治疗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治疗时,刀头尽量刺入黏膜深层,时间一般为10 s,术中见隧道上方黏膜下陷即可,时间过长或刺入过浅,均可损伤下鼻甲黏膜;②手术时边消融边刺入黏膜,可减少出血;③对长期使用减充血剂的患者,术中术后易出血,故应引起注意;④治疗时勿使用减充血剂,以保持下鼻甲黏膜的厚度,利于消融,同时可观察消融效果;⑤由于患者术后恢复阶段会继续减容,鼻腔通气可进一步改善,因此,二次消融及疗效评定需在术后8周以上进行;⑥对骨质增生肥大或伴有鼻中隔偏曲的鼻塞患者,其鼻腔通气改善不及变应性鼻炎和肥厚性鼻炎,对这一类患者,可考虑分期行等离子消融和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
【参考文献】
1 贺建桥,唐红旗.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在鼻咽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1(6):421423.
2 邓湖山,戴宪国,张志茂.等离子低温消融治疗腺样体肥大[J].华中医学杂志,2003,27(4):211212.
3 孔勇刚,盛建飞,陶泽璋.等离子低温消融下鼻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3(19):21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