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变应性鼻炎并鼻窦炎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03  浏览次数:825次

  作者:王笑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辽宁 盘锦 124000

  【关键词】 鼻 炎;鼻窦炎; 临床分析

  在我地区属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较高地区,且并发鼻窦炎机会明显高于普通人群。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科对248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118例有明显变应性鼻炎史,占47%。为了解鼻窦炎的发生率,并探讨发生原因,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118例变应性鼻炎并发鼻窦炎患者,其中男80例,女38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1.8岁,病程均在2年以上。

  1.2 所有患者均行鼻窦CT扫描(水平、冠状位)检查,标准参照(1997年海口标准),并行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治疗,并对其结构异常进行相应处理,围手术期泼尼松30mg晨空腹顿服连续1周,术后定期清理,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3个月至1年。

  2 结 果

  118例中双侧86例,单侧32例,均在术中见有鼻腔粘膜肿胀,且分泌物粘稠,窦口鼻道复合体均有水肿,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解剖异常或其它病变。其中鼻中隔偏曲48例,偏曲对侧鼻甲肥大32例;钩突肥大56例(74侧);筛泡肥大62例(73侧);筛泡息肉15例(18侧);中鼻道区息肉18例(20侧);中鼻甲息肉样变9例(11侧);中前筛息肉23例(36侧);全组筛窦内息肉16例(18侧);中鼻甲气化9例(11侧);中鼻甲曲线向外移位9例(12侧);上颌窦内粘膜水肿56例(62侧);全部病例窦腔均有脓汁。手术后定期清理术腔,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囊泡生成,给以及时处理。绝大部分病例经糖皮质激素局部应用,上皮化良好,仅有6例因个体差异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因某种原因术后复查时间达2年,有术腔水肿及囊泡生成。大部分病例变应性鼻炎症状减轻。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导致鼻窦炎发生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变应性因素的存在使窦口鼻道复合体等部位及鼻窦粘膜处于高反应性状态[1],粘膜持续肿胀渗出物增多,窦口窄缩。堵塞造成窦腔内缺氧环境PH降低,有利于病毒感染和细菌增殖,使疾病迁延不愈[2]。有变应性鼻炎患者极易并发鼻窦炎,特别是慢性鼻窦炎。此组病例发病率在47%;鼻窦炎的致病因素包括感染(病毒、细菌、真菌),局部因素如颜面畸形,导致鼻窦疾病。外伤、局部感染,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和纤毛不动综合症,全身疾病如哮喘,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临床上通常为多个因素同时参与才导致鼻窦炎发生。本组248例鼻窦炎患者有118例有变应性鼻炎史,且有不同程度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所以在此基础之上可导致窦口鼻道复合体处粘膜水肿受阻,轻者导致窦口狭窄,重者完全堵塞影响引流。因此我们认为鼻腔结构异常是变应性异常,是变应性鼻炎并发鼻窦炎解剖学基础之一。变应性鼻炎的反应性粘膜水肿和鼻腔分泌物性质改变是鼻窦炎的诱发因素之一。二者共同参与可导致鼻窦炎的发生。

  本组还见到所有变应性鼻炎并发鼻窦炎的病人是鼻腔粘膜水肿明显,鼻塞症状也较重,而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鼻粘膜水肿较轻,但并未发生鼻窦炎,这进一步提示鼻窦炎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就本组病例而言。与一般慢性鼻窦炎一样。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和粘膜水肿以及鼻腔分泌物性质的改变是导致鼻窦炎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控制症状,特别是减轻鼻腔粘膜水肿可以预防鼻窦炎的发生。

  有文献报道变应性鼻炎并发鼻窦炎患者手术治疗的失败率较高,后期效果差,需术后最少2年继续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以巩固疗效。就本组病例,术后变应性鼻炎症状有减轻这与手术破坏筛前神经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鸿,张君,周兵,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变应性因素相关性的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8-170.

  [2]韩德民,主编.鼻内窥镜外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2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