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65例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04  浏览次数:723次

  作者:李明芬,李建平,张秀元,肖丽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60医院五官科, 云南 大理

  【摘要】 目的 探讨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6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形术。结果 经随访1~6个月,无鼻中隔穿孔、血肿、脓肿或鼻腔粘连,客观治愈率100%。结论 经内窥镜行鼻中隔成形术操作精细准确,适应证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鼻中隔成形术 内窥镜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它不仅引起上述症状,而且常常诱发鼻窦炎、咽喉炎等疾病。矫正鼻中隔偏曲可以治愈或明显改善上述症状或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和矫正术两种。我科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对65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鼻中隔成形术65例,男性46例,女性19例,17~65岁,平均29岁。四方软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曲,其中鼻中隔中后段C形偏曲35例,嵴(棘)突状偏曲18例,不规则偏曲12例。以鼻塞为主诉40例,头痛12例,鼻出血8例,咽喉不适5例。其中单纯鼻中隔偏曲12例,合并鼻窦炎24例(均为Ⅰ型1期)。

  1.2 手术方式 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用1%利多卡因5ml(含适量副肾上腺素)浸润麻醉鼻中隔前端凹面鼻前庭内侧壁、两侧鼻底部的前端及鼻中隔的后端,然后用1%丁卡因-副肾上腺素棉片表面麻醉两侧鼻腔黏膜,麻醉成效后施术。在鼻内窥镜明视下行鼻中隔成形术,常规在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前约2mm处做“L”形切口,上起鼻阈角,下至鼻中隔底部,切透软骨膜,用弯剥离子小心分离左侧粘软骨膜和粘骨膜至偏曲部后方,用鼻中隔黏膜刀在筛骨垂直板、犁骨与方形软骨交界处的骨缝前方(上方)约2mm处切开鼻中隔软骨,用弯剥离子小心分离右侧粘骨膜,充分暴露筛骨垂直板、犁骨和上颌骨鼻嵴。用咬骨钳直接咬除偏曲的骨质部分,也可在突起前行“ ├”形切口,只剥离1 侧黏骨膜,用直钳或水平凿去除突起。复位黏骨膜。“S”型偏曲均有不同程度的犁骨或筛骨垂直板的弯曲,分离双侧黏骨膜时不超过弯曲的突起部,先以咬骨钳咬除分离的软骨,在内镜下清晰地窥清剥离部分,再以剥离器插入骨与黏骨膜间,由前向后边分离边咬切,同时用吸引器吸出碎骨及刮断纤维粘连带,能顺利进行到后端,可完全避免黏膜损伤。为防止血肿及贴拢不佳,用可吸收线倒“8”缝合双侧黏骨膜。对上颌骨鼻嵴处的偏曲可用骨凿小心分次凿除予以矫正。以甲硝唑冲洗术腔,缝合切口。双侧鼻腔中隔侧垫铺条油纱 ,术中一般不用撑开器。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2~3d抽出油纱条,5~6d拆线,1%呋麻液及复方薄荷油点鼻,每日清理鼻腔。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1] 治愈:鼻中隔矫正满意,创口愈合,症状消失;好转:鼻中隔矫正满意,创口愈合,因对侧鼻甲代偿性肥大,使鼻腔通气不畅,偶有头胀、不适等;无效:鼻中隔矫正不满意,鼻腔通气未改善,鼻塞、头痛等症状仍存在。

  2.2 结果 术后患者均无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干燥等并发症,于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以鼻塞为主诉的患者,鼻塞症状消失、感到满意的36例,症状改善4例;以头痛、鼻出血、咽喉不适为主诉的25例患者,症状均消失。

  3 讨论

  现代鼻中隔手术的经典术式是1904年Killian和1905年Freer介绍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但是,此手术不仅易引起外鼻畸形和鼻中隔的前端穿孔,而且为鼻中隔的再次手术带来了诸多困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有许多缺点:(1)因术腔深在,照明欠佳,对于前鼻孔或鼻域狭窄者更甚,故术中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及时发现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2)过多地切除鼻中隔软骨容易出现手术后鼻中隔穿孔、鞍鼻等并发症[2]。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是在直视下手术,视野清晰,能够窥及鼻腔各个部位,克服了传统手术术野照明不够充分、深在部位需要摸索操作的缺点。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视野清晰、直视手术、操作准确、微创的特点,内窥镜可直接达到深在部位,深部操作也直视易行[3],使部位较深的偏曲中隔软骨、筛骨垂直板或犁骨骨嵴均能够容易得到彻底的矫正, 在内窥镜直视下操作,可以清楚地看到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的结合处,以及犁骨、上颌骨鼻嵴与骨中隔软骨下部的“错茬交接”和纤维粘连带,操作准确,不致于鼻中隔穿孔。 尤其对鼻中隔棘、嵴处黏骨膜的分离更有把握, 即使有单侧黏骨膜破损, 均能及时发现,可改变剥离路径, 防止撕裂更大。还可以边切除偏曲部分鼻中隔边分离黏膜,而不象传统方法需将双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剥离至一定范围方可取出偏曲的鼻中隔。该法还可以利用吸引器和咬骨钳边咬骨、吸引边分离黏膜, 既提高了手术速度, 又减少了出血, 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故鼻内窥镜能较好地适用于各种类型鼻中隔偏曲术。该手术操作精细,鼻外侧壁粘膜基本不会受到损伤,从而避免了术后鼻腔粘连形成。能够准确选择病变切除范围,因而减少了操作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矫正了偏曲,避免鞍鼻、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达到恢复鼻腔通气功能的目的。

  与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或矫正术相比,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有照明好、视野清晰、直视手术、操作准确、微创的特点, 缩短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等诸多优点。

  【参考文献】

  [1]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02.

  [2] 古庆家,安惠民,周光耀,等.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6):387~388.

  [3] 韩德明, 周 兵. 鼻内窥镜外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1~14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