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硬结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2-04-12  浏览次数:651次

  【关键词】 鼻硬结病

  鼻硬结病系指累及鼻的呼吸道硬结病。呼吸道硬结病系由克雷伯鼻硬结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肉芽肿性炎症,多发于鼻腔,可累及咽、喉、气管、鼻窦及其他部位。现对我科1999年5月~2000年12月收治的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硬结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8例鼻硬结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19~60岁,平均38.3岁。病程0.5~19年。主要症状有:鼻塞8例,鼻腔干燥与结痂5例,咽干3例。所有病例均经鼻部组织病理活检证实为硬结病。鼻腔改变以萎缩期为主2例,肉芽肿期为主4例,瘢痕期为主2例。鼻腔黏膜结痂、肉芽组织增生7例,鼻阈缩窄1例,鼻腔黏膜弥漫性增生致鼻腔狭窄1例,鼻腔黏膜萎缩、结痂4例,鼻腔局限性瘤样包块3例,鼻腔瘢痕性狭窄3例,鞍鼻2例,鼻中隔穿孔1例。有咽部改变者5例,其中萎缩期为主2例,肉芽肿期为主2例,瘢痕期为主1例。其他改变包括:侵犯鼻窦2例,气管瘢痕性狭窄2例,气管黏膜结痂、增生各1例,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抗生素治疗: 5例应用抗生素治疗,其中采用链霉素肌肉注射3例,用法为每日1 g,分2次注射,总剂量为70~300 g,平均(139.04±59.14)g;采用卡那霉素肌肉注射2例,用法为每日1 g,分2次注射,总剂量均为60 g。所有病例停药参照的治愈标准均为经活检证实硬结病病理改变消失。

  1.2.2  手术治疗: 2例采用手术治疗,主要侵犯鼻窦,主要症状为鼻塞,患者仰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并控制性低血压以减少术中出血,在国产鼻内窥镜下,用筛窦钳及鼻窦切吸钻将病变组织去除干净,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将切下的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同时肌肉注射链霉素(0.5 g,bid)。术后4周内每周活检1次,检查无硬结杆菌者,再应用链霉素1周即可停药。

  1.2.3  放射治疗: 1例采用单纯60钴放射治疗,总靶剂量为54Gy,每次2Gy,共照射27次,疗程32 d。

  2  结  果

  采用抗生素肌肉注射的5例中,随访1年4例无复发,1例肌肉注射链霉素100 g后未愈,停药1月后改为肌肉注射卡那霉素,用药60 g后,随访3年未再复发。采用手术治疗的2例患者中,术后分别随访7个月和14个月,无复发。单纯放射治疗的1例患者4年后复发,采用链霉素肌肉注射总剂量160 g治愈,又随访2年无复发。

  3  讨  论

  3.1  鼻硬结病的临床特点  鼻硬结病多发于鼻腔,是由鼻硬结病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病变,也有人提出与病毒有关[1]。文献报道鼻硬结杆菌的侵入往往在鼻前庭鳞状上皮和纤毛柱状上皮的结合部,然后沿黏膜固有层向鼻腔、咽、喉及气管蔓延。本组病例为早期病变多局限于鼻前部。另有学者认为鼻硬结杆菌荚膜的黏多糖保护细菌不被组织细胞内溶菌酶消化,使细菌在组织细胞内成活、繁殖是此病难于治愈的原因。本组资料显示,鼻硬结病的主要症状为鼻塞和鼻部干燥感,根据鼻硬结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萎缩期、肉芽肿期和瘢痕期3期[2,3]。鼻硬结病的萎缩期、肉芽肿期均易误诊为其他疾病,如萎缩性鼻炎、鼻结核、鼻梅毒瘤、咽梅毒病变,以至癌肿,诊断须结合病理学检查、细菌培养和血清补体结合试验。确诊依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典型的Mikulicz细胞、浆细胞浸润、Russell小体;鼻分泌物或病变组织细菌培养鼻硬结杆菌阳性。

  3.2  鼻硬结病的治疗  抗生素的治疗仍是鼻硬结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我们主要采用链霉素肌肉注射,本组5例的随访结果表明效果尚好。少数病例采用卡那霉素肌肉注射或四环素口服,亦有较好效果,但卡那霉素和四环素近年已少用。对病变增殖严重而影响鼻部呼吸功能和侵犯鼻窦等部位的瘢痕期患者,在进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在鼻内窦镜下手术切除病变,术中宜充分保留可能恢复的组织,术后行正规足量的抗生素治疗至疗程结束,可较快地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疗效[4]。在杀灭鼻硬结杆菌的同时迅速消除肉芽肿病变,应用链霉素的量为35~70 g,较单用链霉素药量减少,可明显缩短疗程,既能迅速缓解鼻塞症状,又能减少长期应用链霉素所引起的耳毒性及肾毒性等副作用。一般认为,放射治疗可阻止硬结病组织的增殖,但不能杀灭病原菌[3]。本组1例单独采用放射治疗者,4年后复发又采用链霉素治疗。Toppozada等[5]认为放射治疗与链霉素相结合对控制硬结病效果良好,然而,由于放射治疗尚可在放射野内诱发恶性肿瘤,其应用于呼吸道硬结病的治疗需十分慎重[6]。呼吸道硬结病经过治疗后,克雷伯鼻硬结杆菌培养转为阴性,活检显示鼻硬结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消失,方可认为治愈;治疗中反复多次活检有助于判断停药时机[7]。本组资料显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鼻硬结病均易复发。长期的随访表明,患者可在治疗后1年至数年内复发,故对治疗后的鼻硬结病患者必须加强随访。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 1161 117.

  2  Soni NK.Scleroma of the larynx.J Laryngol Otol,1997,111:438440.

  3  梁福临.鼻硬结病.见:卜国铉,主编.鼻科学.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57468.

  4  孙彦,孙文海,吕向光.手术治疗呼吸道硬结病19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7):314316.

  5  Toppozada HH,Gaafar HA.The effect of streptomycin and irradiation on rhinoscleroma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 Laryngol Otol,1986,100:809815.

  6  史剑波.鼻硬结病.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12(4):261262.

  7  孙彦.鼻硬结病.见:张庆泉,宋杰,毛成艳,等,主编.鼻腔鼻窦功能重建外科学.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710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