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儿童渗出性中耳炎免疫球蛋白测定

发表时间:2012-02-28  浏览次数:664次

  作者:李秀霞,顾文平,曲雁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中耳炎;渗出性;免疫测定;儿童

  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咽鼓管阻塞,感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变态反应等,而儿童渗出性中耳炎大多由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阻塞所致,其次是感染引起。有学者对实验性中耳炎模型的血管活性进行比较研究,根据中耳渗液早期相中IgGSIgA比率,认为中耳渗液成份可能来自血清及中耳黏膜的局部合成,所以局部免疫似乎早于其它实验性中耳炎模型[1]。我们对27例儿童渗出性中耳炎进行了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住院渗出性中耳炎患儿27例为中耳炎组,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4.5岁;2均为单耳,右耳16例,左耳11例;病程15 d~2个月。选择同期幼儿园健康查体儿童25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7岁,平均年龄5.0岁。

  1.2 标本采集及测定方法 全身检查无其它疾病后,全麻下用75%酒精消毒外耳道及鼓膜,抽出中耳腔渗液不可带血,然后在窥镜下刮出腺样体,同时抽空腹静脉血6 ml,将血清和中耳腔渗液分别测定。测定方法:(1)IgG,IgA,IgM,C3测定用单向环状免疫琼脂扩散法(抗血清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2)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用聚乙二醇沉淀法721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OD)值,聚乙二醇600为日本进口分装。

  1.3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耳炎组血清中的IgG、IgA、IgM、C3、免疫复合物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中耳腔渗液中均测出IgG、IgA、IgM、C3,并明显高于血清和对照组(P<0.01),儿童渗出性中耳炎检测结果注:与对照组血清比较,*P<0.05,#P<0.01;与中耳炎组中耳腔渗液比较,△P<0.01

  3 讨论

  3.1 通过免疫球蛋白测定,发现免疫在渗出性中耳炎渗液中起着重要作用,中耳黏膜和全身其他黏膜相比是独特的,既无淋巴组织,也很少有淋巴细胞。通过测定,我们认为,中耳免疫反应主要由局部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承担,而中耳腔免疫球蛋白主要由IgG、IgA、IgM、C3构成。此外,中耳黏膜有特殊的解剖结构,引流不畅会使免疫介质积聚,IgG、IgA、IgM、C3在中耳腔的积聚将造成中耳黏膜病变。中耳炎组患儿均为腺样体肥大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最终导致中耳渗液,进一步证实儿童渗出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系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

  3.2 抗体过盛时,机体内易形成中等大小而不易清除的免疫复合物,形成后补体被激活,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细胞被吸引到中耳,这些细胞死后释放溶酶体而起破坏作用[2],并增强和扩大对机体自身细胞或组织的免疫或非免疫性破坏。我们测定的血清中免疫复合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故我们认为,渗出性中耳炎属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3.3 本测试结果表明,中耳炎组血清中C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中耳腔渗液中也能测出补体,且含量较高。因此,我们认为,补体C3是引起渗出性中耳炎局部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

  【参考文献】

  1 李兆基.实验性中耳炎模型中的血管活性比较研究.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91,15:163.

  2 邱仲耀.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股室渗液中免疫复合物.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1985,9:16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