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23  浏览次数:531次

  作者:李远良  作者单位: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我科1998年至2005年完成随访的328例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Ⅰ型治愈率为95.9%,Ⅱ型治愈率为84.5%,Ⅲ型治愈率为71.7%;总治愈率为83.5%。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手术疗效与其临床分型密切相关

  【关键词】 鼻内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

  我科对1998年至2005年已经完成随访的328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镜手术进行分析,疗效满意,以及探讨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28例患者,男197例,女131例,年龄14岁~75岁,平均年龄41岁。临床表现均有多年不同程度的反复流脓涕、鼻塞或头晕、头痛等症状。入院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冠状位鼻窦CT检查。按海口标准[1]分型,Ⅰ型74例占22.6%,Ⅱ型162例占49.4%,Ⅲ型92例占28.0%。

  1.2 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1周以曲安奈德及雷诺考特鼻喷剂喷鼻,术前3天静脉点滴地塞米松20 mg,1次/d,并滴止血敏等1次/d,负压置换洗鼻1次/d。手术采用全身麻醉8例,表麻加局麻320例,局麻是用1%利多卡因10 ml加少许肾上腺素作鼻丘、钩突基部、蝶腭孔、中鼻甲后部及上颌窦自然开口周围浸润麻醉,且手术按Messerklinger术式应用,切除鼻息肉、钩突,视病情不同开放前、后组筛窦、额窦和蝶窦,扩大上颌窦自然窦口,部分切除或烧灼中、下鼻甲,矫正鼻中隔偏曲,霉菌感染者则经下鼻道开孔清除窦内霉菌,术后用藻酸钙材料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术腔,术后24 h~48 h抽完填塞物,静脉点滴抗生素加地塞米松及止血药物,口服黏液稀化霉素,抽完填塞物3天后清理术腔及冲洗鼻腔,口服中药制剂辛芩颗粒、鼻渊舒等,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

  2 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评定疗效[1],Ⅰ型74例,治愈71例,占95.9%,好转2例,占2.7%;Ⅱ型162例,治愈137例,占84.5%,好转19例,占11.7%,无效6例,占3.7%;Ⅲ型92例,治愈66例,占71.7%,好转19例,占20.6%,无效7例,占7.6%。总治愈率为83.5%。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占5.1%,其中上颌窦开口狭窄或闭锁4例,在鼻内镜随访扩大窦口后开放治愈;鼻腔粘连10例,可继续分离粘连,用凡士林纱条分隔下治愈;纸样板损伤2例,用麻黄素加庆大霉素棉片收缩损伤区,抗感染及止血治疗1周恢复;眶内血肿1例,止血药物应用4 d治愈。

  3 讨论

  3.1 术者的专业素质 手术者的个人专业素质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技术不熟练,解剖结构不熟悉或对疾病了解少,是影响手术彻底清除病变的原因[2]。患者术前应对鼻腔、鼻窦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且应对鼻内镜手术的理论内涵和其步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一则上颌窦的功能性手术主要是中鼻道自然开口扩大术,上颌窦可逆病变的处理,实际上就是上颌窦窦口病变的处理,主要是将上颌窦口的前、后和下部的息肉样变的黏膜或窦口区的息肉切除,而不是过多地对窦口进行骨性扩大,主要行所谓的上颌窦窦口的“膜性扩大”。由于未破坏窦口的骨质,窦口黏膜上皮化较快,狭窄或闭锁的机会较低,这对防止鼻窦病变的复发,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再则鼻内镜手术是尽量保留健康组织,重新建立通气引流及正常黏膜上皮清洁作用,如中鼻甲应尽量保留,只是修剪其过于肥大的内、外侧面部分;开放筛窦也是清除其内部的病变组织,其内正常黏膜亦应该保留下来;至于钩突,则需切除完全,这就是做到所谓的“该大就大,该少留少”的说法,做到这样才能确保鼻腔窦口复合体的通畅引流。

  3.2 术后随访 有专家认为鼻内镜手术的完成,只是治疗的半个步骤,另外半个步骤为术后随访,这确是鼻窦手术的恰当概括。术后复查主要是在鼻内镜下清除痂皮、肉芽、囊泡及开放粘连,维持鼻腔的通气、引流功能,直到术腔黏膜上皮化为止,忽视术后随访复查,是鼻窦炎复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3.3 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在本组328例患者中,出现了如下多种并发症:鼻腔粘连、窦口闭锁、纸样板损伤、眶内血肿等。其中鼻腔粘连发生率最高,多发生在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间,与李源、许庚[3]统计相访,这主要是手术中损伤中鼻甲内侧壁或填塞物摩擦挤压,或鼻腔狭窄等所致;其次是纸样板的损伤,主要是由钩突切除不当,切除钩突时刀尖过于向外或过深而损伤纸板,这也与术者的解剖知识紧密相连。

  3.4 手术效果 鼻内镜鼻窦手术对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性已被临床实践所证明[4,5],本组328例中,Ⅰ型占22.6%,Ⅱ型占49.4%,Ⅲ型占28.0%,总治愈率80.1%。其中Ⅰ型治愈率95.9%,Ⅱ型治愈率84.5%,Ⅲ型治愈率71.7%,各型治愈率呈递减状态,Ⅱ型和Ⅲ型单凭鼻内镜手术难以完全治愈,应加术前、术后综合治疗,如激素应用(激素的口服及静脉点滴药物、鼻部喷雾剂等),鼻腔黏液稀化剂应用(如吉诺通等)及鼻腔冲洗治疗等,这对减轻黏膜水肿,促进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减少粘连和延缓息肉的生长及复发有一定的作用。此外,对于某些上颌窦或额窦病变手术方式和适应证的选择不当,也是导致疗效较差的一个原因。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134.

  [2] 陶泽璋,吴玉珍,柯朝阳.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随访对疗效的影响[J].中华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1999,5:112.

  [3] 李源,许庚.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42.

  [4] 韩德民,周兵,刘华超,等.1000例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31:358361.

  [5] 李源,许庚.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评估的探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444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