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19例
发表时间:2011-07-01 浏览次数:492次
作者:袁祖均,舒林生,宋晓玲
【摘要】 目的 探讨鼻内镜直视下应用微型电动切割系统对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施行腺样体切除术19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均为一次完整切除,无腺样残留及并发症发生,且对局部并发症,通过术后的药物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鼻内镜直视下电动切割系统腺样体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对于因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并发症,通过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均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腺样体切除术,电动切割系统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应用及手术器械的发展,鼻内镜手术不再局限于鼻腔、鼻窦的手术,正向鼻窦周围扩大其手术治疗范围。应用鼻内镜直视下切除肥大腺样体的手术,也逐渐取代传统的刮除手术。我科自2002年起,完成应用鼻内镜直视下联合鼻腔电动切割系统行腺样体切除手术19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2005年2月,我科行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5~20岁,平均8.3岁,病史6个月~10年。临床表现为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鼻塞、多涕、鼻咽部异物感、耳鸣、听力减退、腺样体面容等。其中伴有鼻窦炎者5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者6例(8耳),合并扁桃体肥大者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鼻内镜及CT检查,诊断为腺样体Ⅲ度肥大。
1.2 手术方法 应用0°超广角及70°鼻内镜,高亮度冷光源及摄录系统,在监视器监视下,应用微型电动切割系统(Hummer)进行腺样体吸切手术,常规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鼻内镜下用1%麻黄素棉片(含1%丁卡因液)收缩鼻腔黏膜。鼻腔狭窄者先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扩大手术进路。在鼻内镜直视下,伸入电动切割器,逐渐完全切除肥大之腺样体组织。如鼻腔进路狭窄者,则从鼻腔导入导尿管将软腭吊起,用弯钻头从口腔导入,将肥大的腺样体全部切除,使后鼻孔、鼻咽部通畅,受压迫的咽鼓管展开,腺样体完全切除后,用干纱条压迫约5min左右,明确止血后抽出。2例患者因下鼻甲后端肥大,行下鼻甲后端部分切除术,鼻腔填塞止血,48h后抽出。5例患者合并偏桃体Ⅱ~Ⅲ度肿大,同期行双扁桃体挤切术。6例(8耳)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在鼻内镜下行鼓膜穿刺,抽出约0.5~1.2ml不等的液体,均未行鼓膜置管术。合并鼻窦炎者,均未行鼻窦手术。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2周,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4周,鼻腔喷氟替卡松(辅舒良)6~8周。
2 结果
19例患者12例选择了经口入路;7例选择了经鼻入路。所有患者均一次治愈,术后无继发出血,均无腺样体残留及咽鼓管、软腭损伤。术后随访6个月~1年,鼻咽部黏膜光滑仅局部有轻度瘢痕。所有患者张口呼吸、打鼾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合并鼻窦炎及分泌性中耳炎者,经药物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
3 讨论
腺样体肥大在成人少见,其症状也不明显[1]。腺样体肥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引起鼻窦炎及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治疗腺样体肥大以手术为主。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术不能在直视下进行,完全依靠手术者的经验和感觉,有腺样体残留及损伤咽鼓管的危险。近年来,随着微型电动切割系统在内镜鼻窦外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为腺样体完全切除提供了理想的手术器械。由于该器械能边吸血边切除组织,电动钻头切割时可与钻身同一方向,切割刀片向侧方开启,分层推进,连续切割,术野清晰,对鼻咽侧壁、咽鼓管口周围肥大的腺样体亦能切除干净,而不至于损伤正常组织,伤面整齐光滑,手术操作简单准确,避免了咽鼓管口的损伤和腺样体残留。术者在术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式,对成年人及鼻腔入路较宽者,则可选择经鼻入路进行手术;对于儿童或鼻腔入路狭窄者,因易造成手术操作不便,有增加鼻黏膜擦伤的可能,宜选择经口入路更为方便。
在国内推荐的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指南中[2],腺样体切除配合药物治疗儿童(特别是10岁以下)慢性鼻窦炎,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可以避免鼻内镜下的鼻窦手术。通过本组病例研究也证实,5例腺样体肥大伴鼻窦炎患者及6例(8耳)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鼻内镜指导下微型电动切割系统切除腺样体后,再辅以药物治疗,鼻窦炎及分泌性中耳炎基本治愈,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学佩,朱丽,赵蕊.成人腺样体临床和形态学研究.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4):264.
2 许庚,李源.儿童慢性鼻窦性手术治疗的思考与临床指引.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38(4):242.
作者单位: 343000 江西吉安,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