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咽癌全颈前切野摆位技术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1-04-12  浏览次数:512次

  作者:李莉萍,周桂娥,许洲莹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目的: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全颈前切野摆位体位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寻找较为理想的体位摆位法。方法:将来3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A、B、C组,,楔形枕放置不同的体位情况下,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体位的达标率和重复率。结果:治疗前达标:A组占63%,B 组占84%,C组占80%;治疗后体位变化A组占6.25%, B组占7.14% C组占22.22%。结论: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摆位过程要因人而异。通过对比B组为较理想的全颈前切治疗体位。

  【关键词】 鼻咽癌 全颈前切野 摆位技术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广西区的2/3的鼻咽癌病人还得接受常规放射治疗[1]。常规放射治疗的设野有[2]耳前野,面颈联合野,鼻前野,颈前切野(上颈切、下颈切、全颈切),颈后切野(特殊情况下用)。上颈前切野由于易引起下颌角区的剂量重叠,临床上已少单独使用[3]。全颈前切野在剂量上的控制既可做无淋巴结转移的预防照射也可做有淋巴结转移的治疗照射[4]。本文着重对30例鼻咽癌患者全颈前切野摆位技术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8 mV直线加速器;50°楔形泡沫枕;透明的尺子和量角器。90例鼻咽癌患者的全颈前切照射,按1992年福州鼻咽癌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17例,Ⅲ期13例,Ⅳ期6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9岁~63岁,中位年龄41岁;无精神障碍和精神类疾病,有较好的自控制能力。所有病人均经病理证实为低分化鳞癌、腺癌。

  1.2 方法 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0人,即A组、B组、C组。A组病人仰卧,楔形枕厚头垫在双肩垂直线下外出3 cm处,下肢并拢,双手臂自然放置两边,体正中矢状线与正中激光线重合,两侧外耳孔在同一水平线,下颌后仰;B组病人仰卧,楔形枕厚头垫在双肩垂直线下处,下肢并拢,双手臂自然放置两边,体正中矢状线与正中激光线重合,两侧外耳孔在同一水平线,下颌后仰;C组病人仰卧,楔形枕厚头垫在双肩垂直线下内收3 cm处,下肢并拢,双手臂自然放置两边,体正中矢状线与正中激光线重合,两侧外耳孔在同一水平线,下颌后仰。三组病人根据自身状况摆至理想的体位要求:射野上缘(下颌骨下缘至耳垂连线)与床面垂直,这样才能使乳突及耳后淋巴结充分暴露在射野之内。治疗结束再分别测量下颌仰度(射野上缘与床面垂直度)。

  1.3 坐标参数及测量 分别测量头的后仰度:即沿下颌骨下缘至耳垂连线与治疗床面的夹角,理想的体位要求:射野上缘与床面垂直,这样才能使乳突及耳后淋巴结充分暴露在射野之内。每组每例病人均测量5次,共150次;治疗后重复测量,并记录。

  2 结果

  50人次的测量中,下颌仰度基本符合体位要求:A组 32人次,占64%;B组42人次,占84%;C组40人次,占80%。基本符合体位要求的人次,治疗结束后下颌仰度变化的人次:A组2人次 ,占6.25%;B 组3人次,占7.14%;C组10人次,占22.22%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体位对比(略)

  3 讨论

  全颈前切野的体位要求[2]:上沿下颌骨下缘至耳垂连线,下缘在锁骨水平,外缘锁骨末端,不超过肱骨头。野中间挡2 cm~3 cm铅块。射野上缘与床面垂直,这样才能使乳突及耳后淋巴结充分暴露在射野之内。从A组摆位结果看个体达到摆位要求较少,原因之一:楔形枕垫在双肩垂直线下外出3 cm处,枕头垫在颈部不利于颈部的伸拉,头部不能充分后仰;之二:病人颈部就有病灶,不能后仰后伸。B组和C组能达到体位要求的相对多,但也同样因病人颈部的病灶,头仰过伸时,病人的枕顶部要作为力点来支撑头部后仰,因床面很硬,后仰过伸时间稍微一长,病人就感到不适,下颌后颈部很难受,甚至有疼痛感,尤其无法进行吞咽反射,此时病人会不自觉地将下颌前收,以缓和这一强迫体位带来的不适感,这造成全颈切线野体位不符合要求或治疗后体位的移位的原因。C组病人中,年青瘦弱颈部没有明显病灶的个体,则容易使头后仰过伸使射野上缘与床面夹角超过90°,魏宝清[3]曾给病人摄两张颈部侧位X线片,一张在头后仰过伸位拍摄,另一张在常规位拍摄,凡是在头后仰过伸位拍摄的颈侧位片上均见舌骨较另一张向躯干移位,舌骨的移位提示其他结构亦相应地向躯干侧移位;增加了小脑和脑干受量,如果耳前野的后下角不加予挡野,将增大与颈切野上缘的重叠区,此重叠的不良作用是明显的,是引起颈动脉鞘放射性纤维变的重要原因。因此,摆位时要注意给予纠正。C组病人治疗后体位变化发生率高,是因为楔形枕垫在双肩垂直线下内收3 cm处,力的支撑点离头部较远,增加了头的活动度。从本研究的整体结果上看B组优于C组,C组优于A组,B组较为理想的治疗体位。然而,临床上得根据病人的实际上情况尽可能地按要求摆位,部分病人头不能充分后仰而至颈后淋巴结的剂量不足应以电子束补充,有条件的单位双颈可用分野照射机架角向外给5°~10°,避开脊髓;由于是加速器高能X线治疗,有建成区,在照射时加2 cm厚的蜡块,能提高表浅剂量。

  【参考文献】

  [1] 李莉萍,杨超风,周桂娥.鼻咽癌350例常规放疗的摆位技术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8,14(2):129-130.

  [2] 胡逸民, 杨定宇.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9,1.

  [3] 魏宝清. 从鼻咽癌放疗后颅神经放射损伤探讨当前放疗技术上的问题[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4,3(3):164-168.

  [4] 何霞云, 潘自强, 何少琴, 等. 超分割后程加速放疗鼻咽癌长期结果的分析[J].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6,15(6):436-43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