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病原菌的分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

发表时间:2010-10-21  浏览次数:466次

  作者:李大红 赵云峰 李华轩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东湛江 524037

  【摘要】目的: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脓性分泌物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以指导抗生素在该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对14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48例标本中分离培养出病原菌154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6株)和变形杆菌(33株)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杆菌(21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1株)等。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变形杆菌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较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形杆菌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2者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敏感率均较高。

  【关键词】 中耳炎,化脓性;微生物敏感性试验;细菌;真菌;革兰氏阴性厌氧菌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复杂多变,且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敏感性发生了变化。为了解目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敏感药物谱,我们对2001年10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14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分泌物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和培养,并检测病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48例:男96例,女52例;年龄3~63岁;病程6个月到36 a;慢性单纯型中耳炎76例,骨疡型中耳炎41例,胆脂瘤型中耳炎25例,乳突手术后6例。诊断标准参照文献[1]。

  1.2 方法

  1.2.1 取材 先用75%酒精棉球清洁外耳道口,再用灭菌试管内的无菌棉签在患者外耳道深部或鼓室内取分泌物。

  1.2.2 菌株分离与鉴定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进行,采用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和葡萄糖蛋白胨真菌培养基培养。菌株鉴定参照文献[3]标准。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杆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杆菌ATCC27853。

  1.2.3 药敏试验 选择常用的抗生素做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 氏法,在MH培养基上用抗生素纸片观察药物敏感情况。MH琼脂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抗生素纸片为美国Oxoid公司产品。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

  148例标本中112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75.7%,其中42例检出2种以上病原菌,共分离出致病菌154株(另有6例标本脓液恶臭,但培养结果阴性)。154株中前3位的致病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详见表1。

  表1 154株病原菌的构成(略)

  2.2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敏感药物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5种主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本组154株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的前3 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6.4%),变形杆菌(21.4%)和铜绿假单胞杆菌(13.6%)。这与刘柱等[4]报道居前3位的依次为变形杆菌(30.6%),绿脓杆菌(24.5%)和表皮葡萄球菌(13.4%)似有不同。但都说明了变形杆菌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不可忽视的致病菌菌种。变形杆菌是一种腐生菌,属条件致病菌类,这种细菌的分布广泛,人体内外均可检出,也是污染血平板培养基的常见细菌,所以本文在菌株分离时执行了严格的无菌操作,可以排除污染的可能。

  表2 5种主要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略)

  药物敏感性方面,本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氯霉素和洁霉素的敏感性较低,对头孢类、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高。变形杆菌对青霉素、磺胺类敏感性较低,对头孢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较敏感。铜绿假单胞杆菌对青霉素、氯霉素的敏感性低,对头孢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较敏感。本组检出前3位的主要致病菌对青霉素均不敏感,对耳局部用药的氯霉素敏感度也仅在21.4%~33.3%,但对头孢类药物的敏感度均在85%以上,这说明本地区在应用药物时,头孢类药物宜为口服或静脉用药的首选。喹诺酮类对本组前4位致病菌的药敏试验敏感度较高,且临床又有相应的滴耳剂,故可作为局部用药的首选,但其可使年幼动物承重关节软骨发生坏死,故小儿患者应限制使用[5]。氨基糖苷类虽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因其具有耳毒性故不建议常用。

  本组所做的真菌培养病例大部分为中耳乳突术后常规换药不能干耳,其余为中耳腔长期使用抗生素加皮质激素的患者,因此对于乳突手术后的不干耳及长期外用抗生素而不愈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排除过敏等因素后应做真菌培养。本组未行厌氧菌培养,但厌氧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中越来越受关注,据文献报道[6],厌氧菌培养阳性率为10.9%,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的粘膜受损时,厌氧菌可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而致病;如果局部组织坏死,供血不足,或有需氧菌混合感染时,则更有利于厌氧菌生长。本组有6例常规细菌培养阴性但脓液恶臭,临床疑为厌氧菌感染,经清除肉芽组织后每日用双氧水冲洗,吸净分泌物,使用甲硝唑后达到干耳。故对病情较长、久治不愈,脓液标本恶臭、需氧菌培养阴性者应行厌氧菌培养。

  由于中耳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生了变化,因此,临床医师应参考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田勇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5360.

  [2] 叶应妩,王毓三.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2330.

  [3] 唐珊熙. 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3189.

  [4] 刘柱,张洪社,田玉玲,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1,17(4):318319.

  [5] 丁钰,李海霞,于维林,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J].齐鲁医学检验,2004,15(5):78.

  [6] 杨燕珍,龚树生,刘莹.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J].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1,15(12):55055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