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0-07-15  浏览次数:427次

  作者:周海婷 作者单位:辽河油田中心医院耳鼻喉科,辽宁 盘锦 124010

  【关键词】 鼻内镜

  我科从2000年3月至2005年3月对确诊为并发双耳分泌性中耳炎腺样体肥大的患儿进行上述两种术式治疗的疗效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36例患者男80例,女56例。年龄4~14岁,平均5.5岁。病程5个月~7年,其中1年以上者均反复发作。其选择标准为:耳镜检查鼓膜色泽改变,动度降低。声阻抗检查为“B”型和“C”型曲线,鼻咽侧位片腺样体明显肥大。

  1.2 设备

  德国产STORZ 0°或30°鼻内镜,45° Xomed动力切吸器及Wolf高亮度光源和Sony监视系统。

  1.3 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鼻内镜组70例,对照组66例。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经口气管插管置Davis开口器,扁桃体肥大的先剥离扁桃体。常规术式组的用刮匙经口沿鼻咽顶后壁将腺样体刮除。鼻内镜组的将0°或30°鼻内镜,Wolf高亮度冷光源及摄录系统,在Sony监视器下采用45° Xomed电动切吸器进行腺样体切除术。常规气管插管经静脉复合全身麻醉,鼻内镜下1%麻黄素棉片收缩双下鼻甲并骨折外移扩大手术进路,吸引器吸尽鼻腔及中鼻道内分泌物,充分暴露腺样体后,自一侧鼻腔导入细硅胶导尿管将软腭吊起,45° Xomed电动切吸器伸入口腔内,抵达鼻咽腔,经后鼻孔嵴处开始一侧一侧均匀的切除,直到腺样体下界出现,深度达咽鼓管圆枕周围。腺样体切除完毕后自口腔导入干纱条压迫鼻咽顶5~10min,明确止血后抽出。两组中68例声阻抗检查为“B”型曲线(120耳)的患儿均行鼻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抽出中耳少量积液,所有患儿均未行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常规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3~4周,口服抗生素2周,鼻腔局部应用皮质激素4~6周。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双耳闷、听力下降症状消失,自觉听力恢复,经纯音测听恢复至正常,声阻抗鼓室曲线为A型,1年内症状无复发;好转:双耳中有一耳耳闷,自觉听力较前提高,经纯音测听听力提高20dB,声阻抗鼓室曲线为AS曲线;无效:临床症状无任何好转,纯音测及声阻抗较前无明显改善。

  2 结 果

  13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计划并随访1年。治疗后6个月的结果为:鼻内镜组无效0例,有效70例;常规术式组无效18例,有效48例;1年后鼻内镜组好转6例,痊愈64例;常规术式组无效12例,好转20例,痊愈34例。经t检验,P<0.0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3 讨 论

  腺样体肥大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可能是:(1)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压迫堵塞咽鼓管咽口,导致咽鼓管和中耳腔引流障碍;(2)增生肥大的慢性腺样体是局部长期存在的感染灶,引起咽鼓管逆行性感染;(3)鼻腔和鼻咽部的通气障碍致使咽鼓管逆流,破坏咽鼓管正常生理功能;(4)腺样体可以释放炎性递质,如前列腺素、组胺等,它们能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引起咽鼓管和中耳粘膜水肿,这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需要首先处理肥大腺样体的依据[1]。鼻内镜因其照明好,有录像系统,可以直视下完成一些腔隙的手术,使其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特别是在强调人性化治疗的今天,更为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鼻内镜下动力切除腺样体就为治疗腺样体肥大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微创模式[2],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了微创、有效的辅助治疗,使术者在鼻内镜提供的一个直接而清晰的视野下,准确的切除腺样体组织,不仅能减少不必要的损伤,而且能准确的切除咽鼓管咽口增生的淋巴组织,从而恢复咽鼓管的开放功能。对于腺样体肥大伴鼻腔、鼻窦疾病需要同时手术,经鼻腔径路可以一次性完成手术。本组中鼻内镜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术式组。虽然在治疗后近期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随访1年后就可以发现鼻内镜组疗效高于常规术式组。经治愈的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症状消失,耳镜检查鼓膜标志正常,声导抗检查为“A”型曲线。由此可见鼻内镜下动力切除腺样体对于治疗并发双耳分泌性中耳炎的腺样体肥大患儿较常规方法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张英华,盛才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治疗体会[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3):188-189.

  [2]毛永军,王华林.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5,12(1):1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