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弥可保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4-28  浏览次数:481次

  作者:张玉兰 王翰青 作者单位: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

  【关键词】 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耳科的一种常见病,目前关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现今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案。本科于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间采用大剂量的弥可保治疗突发性耳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诊治的无高血压、糖尿病、年龄在65岁以下的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均符合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21~63岁,平均41.5岁;发病时间1~15d,平均4.7d,内听道CT和声导抗检查,鼓室压图均正常,纯音测听均提示为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或全聋,均伴有耳鸣,伴有眩晕11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间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丁咯地尔100mg、三磷酸腺苷(ATP)40mg、激素及高压氧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1000μg(××会社制造),疗程同上。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第7天和第14天复查纯音测听。

  1.3 疗效判断标准 依据突发性耳聋诊断和治疗指南[1],疗效分为4级: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情况(略)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突发性耳聋定义为突然发生的,可在数秒、数小时或3天以内,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是耳科的常见病。关于突发性耳聋的病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其治疗方案也无合理详尽的规划。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由内耳血液循环障碍、病毒感染、病毒-血管综合因素、迷路窗膜破裂和血管纹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其中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可能是最主要病因。不管何种因素引起内耳循环障碍,都导致组织缺血低氧,内耳水肿,引起物质代谢、能量代谢障碍,营养缺乏,使组织变性、坏死,导致听力损害。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血管扩张药、激素、能量合剂、高压氧等。

  弥可保的化学名称为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一直以来,弥可保被大量应用与糖尿病和外伤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对甲钴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在文献上很少报道。甲钴胺是存在于血液、脊髓液中的辅酶B12,可通过甲基化反应促进神经组织内的核酸、蛋白质、脂质代谢,可直接转运入神经细胞,刺激轴浆蛋白质合成,修复被损坏的神经组织[2]。

  在治疗过程中和其他血管扩张药、激素、高压氧等一起联合应用,在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同时,能促进神经组织的稳定性和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所以,弥可保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突发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5年,济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69.

  2 北京弥可保临床观察研究协作组.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中华内科杂志,1999,1:14.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