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后预防无名大动脉出血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3-01 浏览次数:523次
作者:宁茂华 陶玉霞 马海静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术多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而目前对颅脑及胸部损伤、中毒、昏迷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性呼吸困难,疗效显著,已成为重危症患者的常见手术。由于该手术常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因此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如皮下气肿、纵隔气肿、气胸等。无名动脉大出血为术后较罕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即为致死性并发症。如何早期发现及预防这一并发症,从护理角度进行讨论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儿,4岁,因坠楼致伤,外院行气管切开术后第21天转入我院治疗。入院后第15天患儿躁动时,突然气管内大出血窒息死亡,尸检为无名动脉破裂出血。气管切开位置过低,位于5~6环。
2 讨论 2.1 无名动脉破裂原因分析 无名动脉自主动脉弓顶部分出后,向上向后,在第7~8环气管环处越过气管前壁向后斜行接近气管,其间仅有少量结缔组织,颈段气管位于颈部正中上接环状软骨,下至胸骨上窝,甲状腺峡部一般位于第2~4环,气管切开宜在峡部下缘进行。气管切开一般在2~4或3~4环切开,不会损伤该动脉。但有时气管切开位置过低或切口过长,或无名动脉位置过高,由于气管套管远端压迫损伤气管前壁和无名动脉壁,导致无名动脉糜烂感染、破溃,使无名动脉破裂出血为其主要原因。此外若全身情况差,气管切口周围易发生感染,也是致死性出血因素之一。近年来由于人工呼吸机的普及使用,气管套管的套囊长期压迫气管环,造成坏死感染,导致无名动脉破裂出血。2.2 预防无名动脉致死性出血的护理 2.2.1 切开位置的观察 气管切开术后护士要观察切开位置是否过低。一般情况下头在自然位时套管口应距离胸骨柄有1~2cm距离,如果过于紧密 说明有可能切口过低。护理时要小心谨慎,活动头颈部应与躯体保持水平线,头不能过度后仰。床头备好气管切开包、吸引器、氧气等急救器材,发现出血先兆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抢救。 2.2.2 随时观察气管套管有无波动 若波动明显,示意气管套管下端与大动脉相接触,应引起注意,及时调整套管位置或更换一短套管。同时要观察气管套管是否合适,过粗过长易压伤器官及大血管,应及时更换合适的气管套管,根据情况调整气管口的纱布垫,以避开气管套管下端对大血管的压迫。 2.2.3 有效吸痰 吸痰的动作要轻柔,不可在一个部位吸引时间过长及反复提插式吸引。正确的方法是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套管内8~12cm,在启动吸引器边退边吸,旋转退出。同时观察痰的颜色,发现带血迹象及时报告医生。 2.2.4 预防感染 感染也是造成出血的原因之一。气管切开的患者由于改道呼吸,呼吸道黏膜的水分不断蒸发,蛋白质及能量的消耗,使抵抗力下降,易于并发感染。护理时要勤换套管周围纱布,清洁造口处皮肤,避免感染。合理选择饮食,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增强抵抗力,防止切口感染造成大血管破裂出血。 2.2.5 呼吸机的使用 使用呼吸机时应注意患者的头位要摆正,不要过度后仰使气管套管与气管前壁相接触,每2h给套囊放气5~10min,避免长期压迫气管糜烂损伤大血而发生致死性大出血。 3 小结
气管切开术后无名动脉出血均为继发性,一旦发生,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因此,护理上要严密观察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套管的位置及有无波动,注意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地吸引,观察吸出物有无带血情况,早期发现,与医生密切配合避免致死性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