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7-20 浏览次数:480次
作者:魏自太 吴忠勤 王彩云 詹建梅 作者单位:324000 浙江省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魏自太 吴忠勤 王彩云)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詹建梅)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很多,有溶栓及抗血栓方法,抗血小板药物及脑保护剂等;当前国内外主张应用溶栓及脑保护剂,是减少脑梗死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使用的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它可延长缺血神经细胞生存能力,减少脑细胞损害。为此,作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江苏产),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男49例,女11例;年龄40~80岁。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发病在72h以内;无全身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1)不符合以上标准者;(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3)排除脑出血及其他脑部器质性变;(4)严重精神疾病、痴呆者及过敏体质。6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治疗组),男24例,女6例;年龄40~80岁; B组(对照组),男25例,女5例;年龄41~79岁。两组年龄、性别、神经缺损等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安慰剂对照试验。对照组予综合治疗外,予脑细胞活化剂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依达拉奉(edaravone)注射液(10mg/5ml),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15d;两组均未使用溶栓、降纤及抗凝药物。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中国卒中量表(CSS);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TG、CH)及ECG等;头颅CT或MRI检查。观察时间为开始用药第1天至第15天;治疗前询问既往史及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在治疗前、后第15天各评定1次;随时记录合并用药和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以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断。以第15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结合患者的生活能力状态进行判定。计算方法为:神经功能改善率=(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疗效判断:基本痊愈:功能缺损积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46%以上,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积分减少18%;无变化: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或增加<18%;恶化:功能缺损积分增加>18%。以显效,有效,无效的例数计算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治疗前基础数据的可比性采用t、χ2检验或其他非参数检验。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比较见表2;所有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检测血压变化,肝肾功能、血糖等。无明显不良反应。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1972年Demopoulos等提出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是脑损伤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并认为脑损伤,均由于自由基对细胞脂膜的过氧化作用所致。在细胞中毒性脑水肿发生上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与缺氧、缺血程度、再灌流有密切相关。自由基反应还可因脑组织出血,血液中所含的铁 、铜等金属离子所引起的催化作用而使脂质过氧化反应加重。在完全缺血、缺氧早期脑损伤较轻;再灌流后自由基在脑组织中骤然增加,这些在临床及动物实验证实。脑梗死时有关区域的脑组织发生严重的缺血,梗死中心区细胞迅速死亡,其周围半暗带血流下降引发一系列反应,引起电压依赖性通道开放,兴奋性氨基酸增加,触发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反应及活化氧化酶系统产生大量自由基造成脑细胞损伤,缺血期间和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活性氧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及损伤,蛋白质氧化及DNA损伤,并引起细胞凋亡,最终造成组织细胞损伤。因此保护神经元,减少脑组织缺血、缺氧,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毒性及死亡是很重要的。清除自由基是治疗早期脑梗死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延长缺血神经细胞的生存能力,为综合治疗争取时间。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羟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依达拉奉主要成分为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其分子量为174.20的亲脂性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为60%,药效学研究及动物实验[1]证实:依达拉奉是一种强效的羟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可抑制脂质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也能防止由15-HPETE(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减少缺血半暗带发展,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减少神经细胞损害;保护脑神经,抑制脑梗死灶的血流量减少和由水溶性及脂溶性自由基引起的人工磷脂质膜脂质体的脂质过氧化。能抑制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防止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发挥有益的抗缺血作用,防止缺血性脑血管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恶化。它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上调eNOS的表达,使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增加,凋亡诱导基因Bax表达明显减少[2],其凋亡机制是其发挥脑缺血保护作用的一个重要机制。
本研究应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脑梗死30例,取得显著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改善脑梗死患者近期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 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的C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在治疗脑梗死时,几乎不影响血压,血糖,电解质平衡,呼吸,现在已经作为治疗脑梗死的常规用药,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依达拉奉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本研究证实: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发病早期脑梗死患者近期的神经功能缺损,未见严重不良反应[3]。
【参考文献】
1 杨政,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脑保护药依达拉奉.中国新药杂志, 2002,11(12):911~915.
2 丁宏岩,董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7):491~493.
3 罗自勉,袁光雄,付林,等.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06,18(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