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耳内镜下外耳道及鼓膜水泥异物取出术

发表时间:2009-08-14  浏览次数:704次

  作者:辉兵 孙勍 龙顺波 单希征

  【关键词】  耳内镜

  患者男,33岁,主因左外耳道异物6天于2006 -11- 08入院。患者于6天前施工时不慎将混凝土喷入左侧外耳道及左眼内,当时左耳疼痛明显,伴听力下降,左眼疼痛及视力下降,无眩晕及头痛。到我院急诊,诊断为“左眼及外耳道异物”,在门诊行外耳道异物取出,因耳部剧烈疼痛,耳内镜下外耳道深部及鼓膜附着的水泥无法取出,患者拒绝治疗而转入眼科急诊。6天后患者入院治疗。查体:T36.8℃,P 76次/分,R18次/分,BP120/70 mmHg。双耳廓无畸形,左侧外耳道深部皮肤多量斑块状白色水泥附着,可见少量血痂。鼓膜前下部4/5表面覆盖白色片状水泥,鼓膜窥不清;后上部1/5可见散在水泥附着,无充血,未见穿孔。右侧鼓膜完整,标志清楚。乳突区无红肿和压痛。纯音测听提示左耳轻度传导性聋,声导抗检查,左耳鼓室导抗图呈“As”型,右耳呈“A”型。颞骨CT示外耳道及鼓膜高密度影,鼓室及乳突未见异常。完成术前检查后,在局麻下行耳内镜引导下外耳道及鼓膜水泥异物取出术。先用1% 丁卡因浸泡左侧外耳道作表面麻醉,再用2% 利多卡因于左耳周行局部浸润麻醉。用显微剥离子逐块清除外耳道皮肤附着的斑块状水泥;松动鼓膜前下方较大的水泥块,用钩针及铲式剥离子取出,见其后呈半月形,大小约  7 mm × 4 mm × 3 cm。此时见鼓膜前下方完整,继续用显微剥离子沿鼓膜脱落的上皮层分离,将附着在鼓膜上的薄层水泥块清除。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外耳道及鼓膜异物全部清除干净,见鼓膜完整,后下部有一2 mm大小的血肿。术后予抗生素治疗三天。一周后检查外耳道及鼓膜充血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室导抗图呈A型。随访一年鼓膜标志清晰,无穿孔(图1,图2)。    讨论 

  水泥浆喷入外耳道后在体温状态下即形成坚硬的固体形状,在此过程中烧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上皮层,出现外耳道皮肤肿胀,甚至可引起鼓膜穿孔,因此需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听力检查为传导性聋,鼓室导抗图为As型,可能是大块水泥附着于鼓膜上,影响鼓膜的活动度所致,但应注意除外鼓膜穿孔。由于鼓膜厚度约为0.1 mm,其上附着坚硬的水泥块,加之水泥烧伤鼓膜上皮层,术中极易出现鼓膜破裂,甚至异物通过穿孔进入鼓室,引起鼓室异物,可能继发中耳感染。因此术中操作应细致,用剥离子沿坏死脱落的鼓膜上皮层分离异物容易取得成功。术中吸引管压力不宜过大,否则容易引起外耳道皮肤及鼓膜血肿,甚至鼓膜穿孔,该患者鼓膜后下象限出现一2 mm大小血肿,术后3天自行吸收,未出现鼓膜穿孔。耳内镜视野清楚,有不同角度的内窥镜,无需作耳内切口,因此在外耳道及鼓膜异物取出术的应用上有一定的优势。但需单手操作为其缺点。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