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窥镜下诊治鼻出血117例

发表时间:2009-08-15  浏览次数:664次

    作者:韩燕芝    作者单位:301700 天津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关键词】  鼻出血; 鼻内窥镜; 微波;

     填塞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方法有时难以奏效,且盲目而反复填塞对鼻腔粘膜损伤大,使粘膜糜烂造成新的出血,不仅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而且止血的效果差。处理鼻出血的关键在于明确出血部位,这样既可有效止血,又可减少患者的痛苦。而鼻内镜下诊治鼻出血则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止血迅速的特点。现将我科2004年11月~2008年3月对117例鼻出血病例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7例患者中,男66例,女51例;年龄18~76岁,平均45岁。出血部位:鼻中隔前部28例,中部(棘突或嵴状突)14例,后部17例;下鼻道15例;下甲前端6例;下甲后部9例;中鼻道6例;嗅裂区13例;具体出血点不明确9例。所有病例否认外伤及血液病病史。

    1.2  定位方法  患者取半坐位,吸净鼻腔内血凝块,立即置入浸有1%地卡因和1‰肾上腺素溶液的棉片,并用手捏住两侧鼻翼向中隔压迫止血,表面麻醉鼻腔3次,5 min/次,共15 min(对高血压患者肾上腺素可用1%麻黄素代替)。依次取出棉片同时插入0°鼻内窥镜,边吸引边详细查找鼻腔出血点,按血流方向寻找责任出血点。并按由前向后,由下而上顺序查找,避免遗漏。内镜下若出血停止,可查找鼻粘膜呈乳头样、粟粒样等不同形态的粘膜增生或凸起,以吸引头轻触之,若出血,可确定出血部位。本组病例出血部位由多到少依次为鼻中隔前部、后部、下鼻道、鼻中隔中部、嗅裂区、下甲后部、下甲前端、中鼻道,且多为动脉性出血。

    1.3  治疗方法

    1.3.1  微波凝固术  表面麻醉满意找到出血点,且无活动性出血时,将微波功率调至30~40 W,探头贴于该部位进行凝固,1~2 s/次,至组织发白不出血为止,血止后断电取出探头。对点状动脉搏动性出血,经鼻内窥镜下微波点状凝固出血创面周围组织,封闭阻断血流,再于出血部位凝固。对搏动出血较剧者,将棉球压至出血部位,边暴露边凝固,直至彻底止血。治疗结束后,凝固创面涂以红霉素眼膏,一般鼻腔无需填塞。以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点鼻,2~3次/d,连用7 d。但对于凝固术后少许渗血的,为防止粘膜损伤较深,可填塞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局部压迫止血。

    1.3.2  局部填塞  因鼻腔出血所在局部空间位置有限,多为缝隙如中隔偏曲后部的出血、中或下鼻道、嗅裂等处的出血,器械伸入精确操作困难,且难以定位。本组病例在全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些用剥离子将中甲推向外侧暴露嗅裂,或将下甲向内移位暴露下鼻道并使用30°或70°鼻内窥镜仔细寻找出血点。若出血处于活动期,可选择局部定位填塞。如嗅裂筛顶部动脉出血点适宜用可吸收性止血材料微创填塞法治疗[1]。填塞材料酌情选用明胶海绵、PVF医用海绵或碘仿纱条。

    经上述治疗后,依患者具体情况,可全身应用止血药(对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慎用,以防出现脑卒中的危险)及抗生素,合并高血压等内科病者同时给予相应治疗。

    2  结果

    117例患者中,经单纯微波凝固治疗65例(占55.6%),微波凝固加局部明胶海绵填塞11例(占9.4%),明胶加局部PVF医用海绵止血32例(占27.3%),碘仿纱条局部填塞9例(占7.7%)。一次治疗无复发出血106例(占90.6%),11例(占9.4%)经2~3次再次寻找出血点后止血。所有病例未出现鼻中隔穿孔或鼻粘膜粘连等并发症。

    3  讨论

    鼻出血传统采用凡士林纱条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同时填塞,虽然止血效果确切、经济实用,但其在填塞、抽除时,粗糙的纱条对鼻粘膜损伤大,刺激鼻粘膜引起疼痛,从而出现鼻腔局部疼痛或头痛、头昏及睡眠障碍,且凡士林纱条一般填塞48~72 h,过久则腐臭难闻,易继发感染[2]。而鼻内窥镜下诊治鼻出血可明确鼻出血部位,具有定位准确、操作简便、损伤小、止血可靠等优点,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与此同时,医生应安抚患者及家属紧张的情绪,使其配合治疗。

    在鼻内窥镜精确定位下,采用微波凝固术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晰、出血部位明确、一次性止血治愈率高等优点。术后有些鼻腔不用填塞,以红霉素眼膏局部涂布。虽有的需微型局部填塞,但患者痛苦小。微波凝固术不适宜治疗活动性动脉出血点,这与微波不能有效加热凝固快速流动的血液有关[1]。微波治疗鼻中隔出血时,凝固止血要适度,以免引起中隔穿孔;治疗面积大的鼻粘膜需定期换药,以防引起粘连。本组病例未发生此并发症。我们对于因鼻腔结构原因不能直接看到出血点,仅能大致判断出血部位的9例患者,采用细短碘仿纱条局部压迫止血,待3~6 d后分次取出,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因此,填塞法与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治疗法不能完全分离,常同时应用,以提高止血效果。

    总之,只要接诊医生耐心细致,提高对常见出血部位、特征性出血粘膜的认识,掌握鼻内窥镜的使用及止血技巧,大多数鼻出血经微波凝固、局部定位填塞等治疗,必要时结合镇静、降压、止血等综合治疗后均可达止血目的。

【参考文献】1 罗克强,杨大章,王娜亚,等.鼻内镜下动脉性鼻出血的综合治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5):295297.

2 李清明,彭培宏.鼻腔填塞材料的选择.临床耳鼻咽喉杂志,2004,18(8):508510.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