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内窥镜下垂体瘤切除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00次

作者:施淑美,刘海慧【关键词】  耳鼻喉

  最近我院耳鼻喉科和脑科中心通力协作,为一名脑垂体瘤患者进行了鼻内窥镜下经鼻腔、鼻窦垂体瘤切除术。这是鼻内镜技术应用于颅底外科的又一突破,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63岁。因对称性肢端肥大,右眼视力下降伴头痛6年,加重1年。曾先后求诊多家医院未见好转,头颅MRI示蝶鞍区占位,结合内分泌指标检测考虑为垂体腺瘤。      1.2 方法 [1]  术前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心电图,并常规备血。术前1日协助病人洗澡,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手术采用全麻方式进行,患者仰卧位,经口腔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后,术野常规碘伏消毒,铺消毒巾。用1%丁卡因30ml加0.1%肾上腺素3mg,制成丁卡因副肾素棉片,充分收敛两侧鼻黏膜,稍即手术。用鼻甲剪将右侧中鼻甲后端1/3切除,并用盐水纱布妥善保存。见蝶窦开口后,沿蝶窦开口扩大蝶窦前壁开口,用蝶窦咬骨钳咬除蝶窦中隔骨板,完全暴露蝶窦腔,可见右侧鞍底下塌,部分骨质吸收,用吸引器试探着触破鞍底,用咬骨钳逐渐扩大鞍底骨窗,暴露硬脑膜,常规碘伏消毒,用镰状刀十字形切开,充分暴露肿瘤,以小剥离子吸引器分离肿瘤,用小刮匙逐渐刮除肿瘤,将切下的中鼻甲剔除骨片保留黏膜,并将中鼻甲黏膜涂予生物胶填塞于蝶窦腔,用明胶海绵填塞及碘仿纱条填塞。

  2 护理       2.1 体位 全麻术清醒时常规常用头偏向一侧,床旁备吸引器,以免误吸。清醒后予半卧位以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

  2.2 休息 卧床休息3天,术后第4天可下床活动,向患者解释适当的下床有利于创口的愈合,同时能防止术后并发症,以消除患者下床活动的恐惧心理;但是禁忌低头弯腰等增加鼻内压的活动。

  2.3 病情观察      2.3.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如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血压下降,应立即通知医生。      2.3.2 出血的观察 密切观察鼻腔及口咽部的分泌物,未清醒患者频频出现吞咽动作及鼻腔内纱条渗血量偏多者应及时清除咽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立即汇报医生,向患者解释少量渗血是正常的,避免用力咳嗽、擤鼻,保持大便通畅。      2.3.3 疼痛的观察 术后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密切观察疼痛的程度,评价疼痛的性质;耐心解释疼痛与手术之间的关系;指导分散疼痛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听轻音乐,减少不必要的探视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鼻腔纱条于术后5天开始松动并分次抽出,取出纱条后头痛症状会逐渐缓解。

  2.4 并发症      2.4.1 脑脊液漏 多由于手术致颅骨骨壁撕脱,硬脑膜破裂所致,术后观察患者有无清水样涕流出。如出现上述情况,及时汇报医生,并嘱病人绝对卧床半卧位5~7天,限制饮水量,给予高蛋白,多纤维素饮食,避免咳嗽,打喷嚏,擤鼻。常规使用抗生素。如上述治疗无效应行鼻内镜下脑脊液漏修补术。      2.4.2 脑膜炎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术后2~3天,体温小于38.5℃为手术吸收热。如出现体温大于38.5℃,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或出现昏迷,应立即汇报医生。      2.4.3 神经系统视神经损害 主要由于手术损伤造成,可出现相应症状,如术后出现视力下降,失眠,球结膜水肿,眼球内血肿,应立即应用激素药物、脱水剂治疗。      2.4.4 尿崩症 每天监测尿量,出现尿崩症者需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同时注意电解质变化。      2.4.5 大量出血 损伤海绵窦,颈内动脉可造成严重出血,一般在术中即可出现休克,可立即予以输血,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

    3 讨论       鼻内窥镜下垂体瘤切除克服了以往开颅手术费用大、创伤大、手术并发症多的缺点,方法简便,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达到外科微创的要求。术后恢复快,手术顺利1周即可出院,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韩德明.鼻内窥镜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