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注射尿素治疗鼻出血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610次
作者:魏竹莉,罗凤萍,卞宝莉
【摘要】 目的 观察尿素局部注射治疗鼻出血的疗效。 方法 采用经局部注射40%尿素治疗鼻出血患者83例。 结果 鼻出血83例,有效率95.2%(79例),对照组有效率80.1%。 结论 局部注射尿素治疗鼻出血有效率95%以上,使用安全,无副作用,且疗效高。 【关键词】 鼻出血 尿素 2003年1月~2004年1月我科用40%尿素局部注射治疗鼻出血83例,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做一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治疗组鼻出血83例,男44例,女39例;年龄10~61岁,20岁以下65例,21~61岁18例。鼻出血尿素组和对照组均为黎氏区的鼻出血患者。32例对照组均用传统的方法填塞。
1.2 材料 将瓶装2g的固体结晶尿素用2%利多卡因5ml溶解,配成40%的浓度待用,溶解后的尿素溶液在常温下可保持2~3天。
1.3 注射方法 用皮试针头(412)针面向外,从鼻中隔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外侧2mm处进针,刺入少许即推药,使之出现皮泡,然后继续进针(注意勿穿通黏膜)缓缓推入药物,此时鼻中隔前下区黏膜高起、变白,原怒张的小血管消失,推入约1~1.5ml即可。拔针前用棉球压迫进针。一般注射1次,如对侧需要注射可在2周后进行。
1.4 诊断标准 鼻出血治愈标准:注射后2min无活动性出血,随诊半年以上无复发。
2 结果 2.1 疗效 鼻出血83例,同侧注射1次者77例,2次者6例,2次注射间隔2周,有效率95.2%。
2.2 鼻出血 立即止血,尿素组和填塞组分别为79例、28例;出血10ml以内为21例、14例,出血10ml以上各为8例。填塞组均出现不适反应,有鼻局部不适、头痛及难以入眠等症状;尿素组仅1例出现上述症状。填塞组为6例,复发1次,尿素组尚未见有复发者。
3 讨论 3.1 鼻出血的治疗机制及应用价值 鼻出血由多种原因引起,90%的鼻出血发生于鼻中隔前下区,在距前鼻孔约12mm,距鼻底约8mm处,系筛前动脉、蝶腭动脉、腭大动脉及上唇动脉相互吻合,该处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尿素疗法属于硬化疗法的一种。尿素系动物蛋白质氨基酸代谢的终末产物之一,可溶于蒸馏水、生理盐水及0.25%~2%的普鲁卡因溶液中,水溶液呈中性(pH7.2~7.3)。尿素属于人体相容性物质,对人体无毒性及副作用。有研究发现尿素局部注射1次(1周后结构变化)后在光镜和电镜下见血管间有少许新生的胶原纤维,注射3次(1周后结构变化)后可见血管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大量新生纤维组织形成。同时尿素具有细胞毒性,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 3.2 鼻出血的治疗效果和特点 近年来,对鼻出血的患者临床上按病因和病情不同采用指压、含缩血管药物液的棉片填塞、烧灼法、冷冻、凡士林纱条填塞等方法。上述方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却有副作用,如缩血管药物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填塞、烧灼法、冷冻等会在鼻腔黏膜局部造成继发性损伤而引起再出血。同时由于治疗中给个别患者造成鼻中隔黏膜损伤,术后护理不当造成鼻腔粘连。而尿素黏膜下注射无此并发症。 尿素治疗鼻出血,操作简便,不损坏鼻咽黏膜及纤毛的生理功能,注射后黏膜下组织纤维化,增生的血管由变窄至闭塞到最后消失。尿素使用安全、疗效高,多数情况下可替代传统的凡士林纱条填塞压迫术。 3.3 注射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射治疗应力求准确。嘱患者出血时就诊,可保证注射部位的准确,并且能使注射的面积和量适度。一般沿出血点的中心向周围推注尿素液3~6mm直径范围,即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对于鼻出血患者切记勿一次同时注射两侧,以防止鼻中隔软骨坏死,致鼻中隔穿孔。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实用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0-194;165-168;397;499.
2 智铁铮,刘燕屏,刘芳.三种方法治疗黎氏区鼻出血的临床观察.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11):501-502.
作者单位:713700陕西省泾阳县医院五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