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耳鼻咽喉科学》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CT表现

发表时间:2009-06-30  浏览次数:775次

作者:姜春秀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平县医院, 河北 滦平 068250【关键词】  鼻咽癌 CT 颅底侵犯  鼻咽癌(NPC)好发于我国南方,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CT扫描检查可较为清晰地显示鼻咽部的结构,肿瘤病变的定位以及病变侵犯的范围和颅底的受侵情况。本文对1994年至1997年我院CT诊断NPC中颅底侵犯的21例做一回顾性分析,并讨论其CT表现、侵犯途径与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65例NPC中有21例颅底侵犯病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6岁,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出血、涕中带血、颈部包块、听力下降、耳鸣、眼球运动障碍、头痛、面部麻木等症状及颅神经损害症状。本组病例全部经病理活检证实,其中鳞癌19例,未分化癌2例。

    本组21例均采用TOSHIBATCT-80A全身CT扫描,进行鼻咽颅底区域的CT扫描,矩阵512×512,层厚及间矩为5mm。

  2  结  果

    21例NPC病例全部显示单侧,与颅底侵犯同侧,其中破坏部位有:蝶骨大翼8例,破裂孔6例,蝶骨体7例,卵圆孔5例,岩骨尖6例,翼突内外板5例,棘孔3例。同时有侵犯副鼻窦9例,表现为窦壁骨质破坏及窦腔内充满软组织影,其中蝶窦3例,上颌窦5例,筛窦1例。

    NPC颅底侵犯时,骨质破坏是多样的,如单纯颅底破坏,多为虫蚀样,形成一较大的骨质破坏区,边缘稍显模糊不清,本组占30%,也可局部颅底骨质的硬化增生为26%,主要表现为皮质骨模糊增厚,或者皮质骨因硬化增生而不清。或颅底骨质破坏和硬化合并出现为41%。合并副鼻窦的侵犯,在同一个病例中,可以在不同部位分别出现骨质破坏。

  3  讨  论

    NPC以膨胀和浸润生长两种方式,既可向阻力小的部位扩展,又可以直接浸润,破坏邻近骨组织。NPC向上侵犯可破坏颅底骨质以鳞癌及未分化癌侵犯较为多见。本组鳞癌占90.5%,未分化癌占9.5%,肉瘤很少有颅底骨质破坏。颅底骨质破坏者常伴有颅神经损害,但两者表现不一定相称,也可暂时无颅神经损害症状,因为颅神经症状可为癌肿经颅底孔裂侵犯,或肿块压迫引起。骨质破坏常与肿瘤的生长部位有关,位于耳咽管上方的癌肿,易向外侧侵犯卵圆孔(占23.8%),破坏孔(占28.5%),继而可扩展破坏蝶骨大翼(占38%)和岩骨尖(占28.5%。位于鼻咽顶后壁的癌肿,最易向上侵犯蝶骨体和基底(占33.3%)以及蝶鞍和枕骨斜坡。位于鼻后孔顶部的癌肿,则最易侵犯后筛窦及翼突(占%)。位于耳咽管后方的癌肿,如向后侵犯可侵及破裂孔、岩骨及颈静脉孔。晚期癌肿骨质破坏更为广泛,向前可侵及鼻腔、鼻窦,向后可侵及上颈椎,向上广泛破坏蝶窦、蝶鞍。颅底骨质硬化、增生,在NPC中也较为常见,可能为破坏后继发感染有关,癌肿侵犯骨膜的成骨反应,可为放射治疗后修复的改变。

    NPC往上极易破坏破裂孔和颈动脉管,此时颈内动脉管内段受累,再往上发展进入海绵窦,由于第3、4、5、6脑神经受累,临床可有相应脑神经受累的表现。

    由于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无组织影像重迭的特点,所以能较清楚地显示颅底骨质破坏的大小、范围及受侵情况。本组65例NPC行颅底扫描21例颅底骨质破坏占32.3%。结果表明,NPC侵犯颅底是比较常见的,笔者认为NPC患者在鼻咽部扫描时,上界应包括蝶鞍水平,注意颅底及海绵窦情况,并将鼻咽部颅底扫描作为常规扫描的方法。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