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4-10-10  浏览次数:1166次

急性右下腹疼痛(RLQP)是急诊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在多数情况下,急性右下腹疼痛是阑尾炎的症状,但不仅是阑尾炎才会有这种表现。急性右下腹疼痛病因众多,如肠套叠、盆腔段右侧输尿管结石、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回盲部异物憩室炎、肿瘤等。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上存在交叉,往往在体格检查和病史上没有特异性,因此,准确诊断急性右下腹疼痛的病因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3]。探讨螺旋CT诊断和鉴别诊断急性RLQP的病因的临床价值和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本院,经病理证实为急性右下腹疼痛的患者83例,男47例,女36例,年龄 20~86岁,平均48.7岁。临床均表现为24 h内右下腹急性疼痛。

1.2 方法:采用从第三腰椎水平64排GE Light speed VCT设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 260~380 mA,扫描层厚5 mm,扫描层距5 mm,螺距1.0。增强扫描:经右前臂静脉高压注射80~100 ml碘海醇,流速2.5~3.0 ml/s,注射后40~45 s后开始行动、静脉期扫描。

2 结果

83例患者中,全部病变均被检出,无漏诊,检出率为 100%;正确诊断80例,确诊率为96%;提出诊断的可能性未准确定位3例(肿瘤3例),未确诊率为4%。典型病例见图1~2。急性阑尾炎63例,表现为阑尾增粗,浆膜面不清,壁增厚,直径> 6 mm,其最大直径约26 mm,可见条片状渗出影于周围肠系膜脂肪内,局部系膜淋巴结肿大及肠系膜增厚,阑尾腔内充液明显。急性妇科疾病8例,其中,急性盆腔炎及输卵管积脓、积液2例,双侧或右侧附件区可见腊肠样管状影,边界不清,中央密度低,盆腔可见积液;子宫内膜异位1例,右侧附件区可见不均匀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黄体破裂出血及异位妊娠各1例,边界不清,盆腔内可见高密度影。

3 讨论

急性右下腹疼痛的病因很多,临床表现存在交叉且缺乏特异性,因此,定性诊断较为困难,及易造成漏诊、误诊。螺旋CT 容积的扫描范围大、扫描用时一短,己成为常用的急腹症检查方法,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近年来,随着MSCT 的普及和应用,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和及时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本组急性阑尾炎患者63例,急性阑尾炎是急性右下腹疼痛的最常见病因,由于部分急性阑尾炎无典型表现,因此临床上约44%~51%正常成人经常规CT扫描可以显示阑尾。螺旋CT 精确率高,几乎无假阳性,这种精确的诊断大大避免了不必要的阑尾手术。本组52例均确诊,且大部分行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本组急性妇科疾病患者8例,急性盆腔炎及输卵管积脓、积液2例,子宫内膜异位1例,黄体破裂出血及异位妊娠各1 例。由于大多数妇科疾病无特异性表现,大多表现为:边界不清,盆腔不规则混杂密度块影,CT有不同程度强化,所以需紧密结合B超检查结果、女性生理周期及病史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本组克罗恩病3例,该病病因不明,多发于回肠末段,可累及肠道的任何部分,多发于青壮年,却无明显性别差异。急性发作时,引起急性右下腹疼痛与阑尾炎相似,正常肠段与病变肠段相间且界限清晰。本组小肠间质瘤为回肠末端间质瘤合并穿孔,肠系膜周围及肿瘤附近淋巴结肿大,肠系膜内可见小气泡影,但其周围无炎性改变。回盲部淋巴瘤也可表现回盲部软组织块影,较少出现梗阻,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但可发生肠套叠及内瘘。综上所述,引起急性右下腹痛的病因不一,螺旋CT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右下腹疼痛病因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4 参考文献

[1] 王 强,张 敏.螺旋CT对症状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6(10):2202.

[2] 陈海荣,杨 军,高 淳,等.32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3):540.

[3] 王小鹏,杨 军,李永亮,等.急性右下腹疼痛的MS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10(8):1420.

[收稿日期:2014-05-20 编校:苏建东]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