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4-01-07  浏览次数:1060次

【摘要】目的 提高对周围型肺癌影像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误诊。方法 收集我院28例资料齐全的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各例均摄有数字化胸正侧位片及CT扫描,部分有增强扫描。 结果 影像形态包括以下各种表现:大小不等结节样、片样、团块样、类圆形、不规则形影,有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或(和)胸膜牵拉征,空泡及空洞等。结论 肺内出现以上各种形态肿块及征象时,应考虑周围性肺癌的诊断。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 数字化摄影及CT扫描 影像诊断

肺癌居于国人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1], 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5年生存的率的关健,而影像学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提高对肺癌的影像诊断水平对其临床治疗及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笔者收集28例肺癌病例,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以进一步提高对周围型肺癌影像的认识、提高诊断符合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8例资料齐全、经病理确诊的周围型肺癌病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为36至63岁,平均年龄约为52岁;其病理分型为:腺癌15例,鳞癌9例,腺鳞癌2例,类癌、小细胞癌各一例。

1.2 影像学检查 所有病例均摄有CR胸正侧位片及CT扫描, CT扫描自肺尖至两肋膈角,层厚10mm,层间距10mm,再对病灶局部进行2-3mm层厚的局部薄层扫描,用肺窗与纵隔窗观察及摄片; 其中11例未能明确而进一步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造影剂使用优维显100ml, 注射速度2ml/s, 注完20ml后用1ml/s维持,注射后20s开始扫描。

2.结果

2.1 病灶位置: 病灶多位于右肺,共17例,左肺内病灶共11例,均位于中上肺叶。

2.2 病灶形态 所选病例表现为以下影像特征:结节样、类圆形、斑片样、不规则形等,其中结节样最多,共16例,类圆形7例,片样及不规则形5例。

2.3 病灶征象 所选病例影像分别具备以下一种或二种及以上征象: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兔耳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及空洞等。其中毛刺征出现最多,共23例,分叶征出现19例,棘突征及兔耳征7例,空气支气管征、空洞及空泡征6例。

2.4 癌周情况: 胸膜凹陷及牵拉征11例 ,血管集束征6例。

2.5 胸内及胸外转移情况: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9例,癌性淋巴管炎3例,胸椎及肋骨转移5例,胸外转移2例。

2.6 增强扫描后表现:所做增强扫描病例均显示中等程度强化,强化值在25~58HU间。

3.讨论

3.1 早期周围型肺癌: 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瘤体直径为2cm或2cm以下,且无转移者[2]。把握周围型肺癌的早期影像特征,对提高诊断符合率及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组病例中符合早期肺癌诊断标准的病例共19例,占比67.85%,早期周围型肺癌往往无任何症状或无特殊临床表现,在这些早期例病例中,10例因体检发现,6例因感冒、咳嗽、3例因咳血丝痰发现。

这些早期病变中14例表现为结节样及类圆形影,5例表现为炎性斑片样及不规则形影,密度中等,边缘模糊,不规则形影类似星芒状;14例见毛刺征,多为短小毛刺,10例可见分叶征,多为浅分叶,2例类似棘突征,6例示小空洞及空泡征,4例显示血管集束征,4例见胸膜凹陷征。因早期癌灶较小,胸片对其分率欠佳,分叶征、短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空泡等征象常不能显示或显示不清,定性诊断较困难,而CT检查能更好的显示病灶大小、密度、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因此 CT检查对早期肺癌诊断更具价值[3、4],CT常规扫描部分早期周围型肺癌可明确诊断,对一些病灶特征不明显未能确诊的,可作CT增强扫描进一步检查。

本组早期周围型肺癌影像均表现为结节样、类圆形及不规则斑片样影,并分别表现有分叶、毛刺、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胸膜牵拉征及凹陷征等,这些都是周围性肺癌的特征性征象[5], 这些征象反映了肺癌的生长方式、瘤体内部结构特点及瘤周病理变化,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很有价值[6]。对于出现单一影像特征或征象不足而未能确诊时应密切结合临床及定期跟踪观察; 有观点认为,只要病灶直径大于等于1.5cm,不论形态如何,周边呈毛刺状,形态怪异,也不论其有无钙化、分叶等,均应首先考虑为恶性[7],因此,毛刺征尤其是短毛刺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最具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另外,当肿块大于3.0cm并具以上个别或一些特征时亦多为恶性[8]。

3.2 进展期周围型肺癌:此期包括中、晚期肺癌, 进展期周围型肺癌为瘤体体积较大或有转移者[9],此期肺癌诊断相对较易,在观察原发灶的同时应留意病灶周围即注意有否转移病灶的出现。本组病例中符合进展期肺癌诊断标准的病例共9例,约占比32.2%,病灶直径大小1.8-5.3cm不等,平均直径3.1cm,形态欠规则。癌灶除显示了早期病灶的大部分特征外,各例均有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其中胸膜转移5例,肋骨转移3例,3例胸椎转移,2例因肿块压迫右上支气管致右上肺叶不张,2例有胸外转移,3例有空洞形成。病变转移处表现为相应部位改变,即淋巴结转移显示为淋巴结增大,胸膜转移表现为胸膜增厚和(或)胸膜腔积液,肋骨及胸椎转移表现为相应骨质破坏,胸外转移具胸外转移灶的特点。

3.3 形态为孤立结节及类圆形样影可为多种疾病所致,周围性肺癌主要应与以下病变相鉴别:(1)球形、类圆形及不规则形肺炎:病灶边缘模糊或光滑,常见较稀疏、较长毛刺,而周围性肺癌多为短小毛刺,治疗后观察,球形肺炎病变缩小,而癌性病变无改变或变大;(2)结核球:好发于两肺上叶及下叶背段,边缘清晰,密度较高,钙化较常见,周围型肺癌钙化少见,其钙化表现为针尖样细小钙化,与结核性钙化易于区别。结核球多有卫星病灶,而肺癌则无卫星灶。 (3)空洞:结核出现空洞为偏心性,内壁光滑呈星月状;癌性空洞呈厚壁、内壁不规则及有壁结节形成,这些特点均为较特征性改变,可与结核性空洞鉴别。 (4)转移瘤:有原发肿瘤病史,包括肺内原发灶或肺外原发灶,一旦出现病灶增多、或多发呈结节样,应考虑为转移瘤。

3.4 综上所述,当胸片发现结节样病灶及类似可疑肺癌病灶时,应行CT进一步检查,当常规扫描未能确诊时,应进一步作增强扫描检查。肺癌增强特点为中等强化,且强化呈缓慢上升,即强化程度介于炎性和结核性病变间,增强值在20~60HU时有助于肺癌的诊断。炎性病灶强化特征为明显强化,并呈快速上升型,结核性病变强化不明显或仅见周边轻度强化[10],这些特点均有助于肺癌的诊断。通过影像特征,结合患者症状及痰细胞学检查、支气管镜检等临床表现,不难对周围型肺癌作出正确诊断。对无特征性的未能确诊病例,应行短期抗炎治疗后复查,对抗炎治疗后病变无明显改变又不明确支持肺癌诊断的患者,应积极追综观察。癌性病灶体积倍增时间平均为约88天(约3个月)左右,如果200天以上体积无变化,则肺癌可能性较小,相反如1个月内体积倍增,亦可排除肺癌可能[11]。据我们的经验,追综观察间隔时间以不超过一个月为宜。通过以上措施,达到正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12-514.

[2]、[9] 白人驹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7.

[3] 李铁一.胸部疾病CT诊断.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3: 173.

[4] 吴沛宏, 卢丽霞, 黄毅, 主编. 螺旋CT诊断学. 广州: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0: 153—154.

[5] 杨星,潘新元. 肺部螺旋CT的临床应用.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 1999.12 : 39.

[6] 周全,陈金城,陈永梅. 94例肺癌的CT征象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 2000, 21(4): 107—110.

[7] 刘士远,肖湘生. 孤立决策肺结节的处理策略[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5, (1) : 6—8.

[8] 、[9] 冯亮,陈君坤,卢光明,许健. CT读片指南 江苏: 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6: 237.

[10] 傅长根. X线读片指南. 江苏: 江苏科技出版社 2000: 13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