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胸科手术观察
发表时间:2014-05-16 浏览次数:1144次
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是胸科手术中常见的一种手术方法。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阿片u受体激动药,具有超短强效的特点[1]。为此本文将对比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TVA)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以此探讨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全凭静脉麻醉(TTVA)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TVA(F组)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R组)。患者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术和食管癌根治术,ASA为Ⅰ~Ⅱ级,年龄在51~77岁,体重为50~73kg。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无肝肾疾病、呼吸道感染,心肺功能正常。
1.2 麻醉方法
F组麻醉时,分别静脉注射0.1mg/kg唑安定、1mg/kg丙泊酚、0.1mg/k维库溴铵和3ug/kg芬太尼,随后持续静脉泵注4mg/(kgh)丙泊酚和0.2ug/(kgmin)芬太尼,以及间断静注维库溴铵进行麻醉。R组麻醉时以2ug/(kgmin)瑞芬太尼替换F组芬太尼,其余用药与F组相同。
所有患者术后停止注射维库溴铵,F组停止静注芬太尼,术前15min停止泵注丙泊酚,R组最后缝皮结束时停止泵注芬太尼,两组术后进行应用5ug/h苏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
1.3 观察指标
术后拔管指征:呼吸频率>12次/min、VT>350ml,呼唤患者能睁眼、四肢能按照医生指令运动。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0分钟(T1)、切片前(T2)、开胸后10分钟(T3)、闭胸前(T4)。术毕10分钟(T5)、的MAPA和HR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清醒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
1.4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
2.2 两组患者麻醉药物用量及清醒拔管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
3 讨论
临床中全凭静脉麻醉(TIVA)药物选择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可以取得非常好的麻醉效果,维持血流动学稳定,但缺点是麻醉作用时间长,胸科手术之后,还有较强的持续效果,由此患者就会在恢复室中再次进入麻醉睡眠并且会有呼吸抑制的情况发生,如呼吸频率降低、潮气量减少,由此术后对患者不能立即拔管[2]。瑞芬太尼是一种u阿片受体激动剂,因其内含酯键,为此其镇静、镇痛效果强,并且麻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清除快、不依赖肝肾功能,在临床中与丙泊酚联合应用的时候,可以更好的发挥联合麻醉的优势,术中麻醉维持平稳,血流动学稳定,术后并发症极少发生[3]。
本文研究中,F组和R组在进行麻醉,血流动学稳定。对比丙泊酚用量,R组用量明显少于F组,分析原因可能是与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静和镇痛效果更强,R组患者在恢复室停留时间和清醒拔管时间均比F组的时间短,表明瑞芬太尼的作用时间短,且术后清除时间快的优势。
虽然R组在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学较平稳,术后清除时间快,但是有24例患者(占80%)术后清醒之后,伤口疼痛难忍,且易于烦躁不安。而F组仅有3例患者(10%)出现上述情况。F组应用芬太尼的剂量少,没有出现苏醒延迟,恢复期比较安静,没有出现再入睡和呼吸抑制的情况。所以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结合术毕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全凭静脉镇痛是开胸手术患者很好的麻醉选择。
4 参考文献
[1] 付学敏,沈金美.胸科手术中瑞芬太尼联合芬太尼对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4):193.
[2] 李小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J].海南医学,2011,12(1):158.
[3] 王建科.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用于膀胱镜检术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7,1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