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935次

  本研究将接受腹腔镜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对比观察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58例,女40例,年龄18~75 岁,平均(38.4±6.7)岁。手术类型包括阑尾切除39例,胆囊切除33例,胃穿孔修补术26例;麻醉等级Ⅰ~Ⅱ级,将此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以及麻醉等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术前30 min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与 100 mg苯巴比妥钠,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并实施心电监护。观察组麻醉诱导用药采用0.5 μg/kg舒芬太尼、2 mg/kg的丙泊酚以及0.1 μg/kg的咪唑地西泮,诱导成功后行气管插管,术中以0.1 μg/(kg·min)与0.5μg/(kg·h)的标准持续静脉泵注以维持麻醉,另间断性采用维库溴铵2 mg行静脉推注;对照组在观察组基础上以芬太尼取代舒芬太尼,仅改诱导剂量为3 μg/kg,改维持剂量为0.03 μg/(kg·min)。两组患者均在术毕前5 min停止给药,追加0.1 mg/kg阿托品与0.2 mg/kg新斯的明,待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并苏醒后拔管。 1.3 评价方法:麻醉效果采用镇痛与肌松联合评价的方式,其中镇痛效果分级包括Ⅰ级为无痛,Ⅱ级为可耐受轻微疼痛并不需加用镇痛药,Ⅲ级为不耐受疼痛并需加用全身麻醉药;肌松程度分级包括Ⅰ级为无腹肌紧张,Ⅱ级为有可接受腹肌紧张,Ⅲ级为有可对手术造成干扰的腹肌紧张;另记录麻醉给药后患者心率(HR)、舒张压(SBP)、收缩压(DBP)等指标以考察对血流动力的影响;记录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可唤醒时间、恢复意识时间与拔管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x ± s )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镇痛及肌松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麻醉给药后观察组患者的HR、SBP 与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苏醒时间比较见表3。

3 讨论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均为新型的μ-阿片受体激动剂,但有资料显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是芬太尼的5~10倍,且在肌松效果、脂溶性、扩散速度、对血脑屏障透过性与起效速率等方面均更具优势。心率稳定是围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而张宁平在其报道中认为,芬太尼虽与舒芬太尼具有对中枢系统近似的影响效果,但后者在抑制应激反应强度的效果方面则明显更强,因此也不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过大过影响[1];而近些年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的研究是比较分常见的,如刘利祥对10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的麻醉,不会对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产生过大影响,因此认为是腹腔镜手术较好的麻醉用药选择[2];另有研究证实,舒芬太尼很少通过肝肾脏进行代谢,不仅对这些脏器几乎不会造成损伤,而且仅应用1/10的芬太尼用量即可实现理想的镇痛效果与恰到好处的麻醉深度,因此更有利于实现最佳苏醒时间[3]。综上所述,舒芬太尼较芬太尼具更好的镇痛肌松效果,并能维持患者保持较好血流动力学与理想的苏醒时间,可作为腹腔镜手术的首选麻醉用药。

4 参考文献

[1] 张宁平.舒芬太尼的药理学特点及自控镇痛的应用进展[J].西南军医,2010,12(6):1151.

[2] 刘利祥.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5):594.

[3] 靳彦涛,徐凯智.舒芬太尼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3):336.

[收稿日期:2013-06-13 编校:郑英善]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