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全身麻醉诱导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4-01-24 浏览次数:876次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深入实践,运用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小儿全身麻醉受到了广泛关注[1]。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的、无色透明、无刺激性、有香味的挥发性吸入麻醉剂,其血/气分配系数为0.63,油/气分配系数为0.42。作为吸入麻醉的里程碑式药物,七氟醚的显著优点在于诱导迅速、刺激性小、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好、吸收和清除迅速、苏醒快,且高浓度吸入可以提供气管插管所需的满意肌松度,适合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2]。回顾性分析 2013年1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60例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小儿全身麻醉的效果及特点进行比较和探讨,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 60例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患儿的临床资料。本文所涉及患儿家属在接受本文研究前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男40例,女20例,年龄2~10岁,平均(5.9±1.7)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照组行静脉推注异丙酚麻醉。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患儿术前均行常规开通静脉,肌内注射阿托品。术前禁食4~6 h,禁饮2 h。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HP、 Bp及RR。观察组先用七氟醚预充满患儿呼吸回路,一次肺活量吸入8%七氟醚,每10秒观察1次睫毛反射,待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推注瑞芬太尼2 μg/kg,再吸入6%七氟醚,每5秒以平头针测疼痛反应,待疼痛反应消失后行气管插管;对照组予静脉推注异丙酚,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推注瑞芬太尼,面罩通气,疼痛反应消失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各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术前、插管前、插管后HR及MAP。观察各组插管条件,有无呛咳、术后咽痛等不良反应。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后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对症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 ± s)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具体情况比较详见表1。两组患儿插管成功率为100%,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均无报道发生严重并发症,全部病愈出院。观察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37.7±3.6)s,远小于对照组的(56.7±5.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反应消失时间为(54.0±6.5)s,远小于对照组的(89.1±9.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插管前、后的HR与 MAP均小于术前。两组间HR与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与传统的基础麻醉下给予少量阿片类药物或催眠镇静药物相比,七氟醚麻醉的优点是患儿诱导期较平静,肌松药用量较小,术后苏醒快,而且醒得较透。本文研究表明,七氟醚吸入麻醉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与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均远小于传统静脉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七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较传统静脉麻醉起效快、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的优点,但是七氟醚吸入麻醉的缺点是诱导期及恢复期患儿躁动,临床上考虑合用少量芬太尼,提高患儿苏醒质量。医务人员应提高对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小儿全身麻醉的认识,术中应识别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并予以及时干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治愈率。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效果好,麻醉快,值得临床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张青枝,冀相彬.单纯氯胺酮、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3,53(2):69.
[2] 贺建刚.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308.
[收稿日期:2013-11-05 编校: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