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提高硬膜外阻滞穿刺间隙以减轻阑尾手术牵拉反应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6-07  浏览次数:730次

  作者:时庆祥  作者单位: 河南郸城,郸城县妇幼保健院麻醉科

  【关键词】 硬膜外阻滞麻醉;阑尾手术;牵拉反应

  笔者通过提高硬膜外穿刺间隙,增加局麻药向头端阻滞的范围以减轻阑尾手术中牵拉反应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急诊阑尾手术的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0~45岁;ASAⅠ~Ⅱ级;体重52~82kg,无椎管内麻醉史。随机分为T10~11间隙为穿刺点组(Ⅰ组,n=18)。和T12~L1间隙为穿刺点组(Ⅱ组,n=18)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路,连续监测BP、HR、R、SpO2,面罩吸氧;按硬膜外阻滞常规穿刺,穿刺成功后头向置管2.5cm。试验量用2%盐酸利多卡因5ml,5min后无全脊麻征象,以1.5%盐酸利多卡因(内含肾上腺素)10~15ml一次注入。

  1.3 观察指标

  术中在分离阑尾系膜时,病人主诉情况分为优、良、差。优:病人主诉良好,安静,无任何不适感;良:病人主诉胃轻度不适,但能忍受;差:病人主诉胃牵拉痛明显,呻吟,无法忍受。阻滞平面以T5为界,分为T5以上、T5以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着性。

  2 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Ⅰ组优良率明显高于Ⅱ组,Ⅰ组术中升压药应用多于Ⅱ组,而术中镇静/镇痛药应用Ⅰ组明显少于Ⅱ组,Ⅰ组阻滞平面达T5以下明显少于Ⅱ组(P<0.01)(表1)。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辅助用药比较

  3 讨论

  提高硬脊膜外阻滞的穿刺间隙,目的在于使阻滞平面达到T5以上的脊神经高度。因为阑尾是由内脏神经的腹腔神经节所支配,而腹腔神经节来自于T5~12脊髓侧角,节后交感神经支配肝、脾、胃、肾、胰腺、小肠和近端结肠[1]。因此阑尾手术时阻滞平面须达到T5以上的脊神经,才能减轻术中牵拉反应。通过本组的比较可以看出,提高硬膜外阻滞的穿刺间隙,可有效提高阻滞平面,使牵拉反应大为减轻,并可减少局麻药和辅助药用量,从而提高麻醉的质量和麻醉的安全性。

  4 结论

  提高硬膜外阻滞的穿刺间隙,以增加局麻药液向头端的扩散,可有效减轻术中牵拉反应,并可较少局麻药的用量,是阑尾手术麻醉的良好选择。

  【参考文献】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6.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