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腰-硬联合麻醉在超高龄患者手术中的应用(附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9-07  浏览次数:572次

  作者:潘松,郭锡恩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 麻醉科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 外科手术; 老年人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上以65岁以上老年手术病人人数持续增加,其中以80岁以上老年人手术病人数增加最快。由于老年病人大多并发有多器官的并发症,使手术和麻醉风险增大,尽管相当一部分手术病人会因年龄带来一系列问题,属手术治疗的极高危人群,但我们认为老年并非手术的禁区,特别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只要有足够的手术指征,仍应积极的尽早行手术治疗。近日,我科成功的为101岁老年患者实施了腰硬联合麻醉,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01岁。因“左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PFN钉内固定”术。该患者有冠心病史20年,心功能Ⅱ~Ⅲ级,术前肝肾功能大致正常,贫血(Hb为79 g/L),入室血压150/80 mm Hg,心率70次/min,SpO2 96%,麻醉方法腰硬联合麻醉,择L2~L3间隙穿刺,顺利进入硬膜外腔,后经硬膜外针置入腰穿针,见脑脊液后以1 ml/5 s的速度注入1∶1∶1合剂1.5 ml,拔出腰穿针后经硬膜外针置入硬膜外导管,迅速翻身平卧,3 min后测试平面达T10,良好。其间血压最大下降幅度达50 mm Hg,经静脉给予麻黄素15 mg后好转,手术时间约1 h 30 min,出血约100 ml,共计输液1 100 ml(血定安600 ml,林格液500 ml),术毕给予硬膜外镇痛并安全送回病房,随访无任何并发症,2周后顺利出院。

  2 讨论

  腰麻具有操作简单,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松良好,效果确切的优点[1],因此腰麻可作为盆腔、下肢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但由于临床中使用的腰麻针较粗,术后头痛的发生率较高,同时由于其麻醉时间较难控制,因此,平时较少使用,硬膜外麻醉虽可较好的控制麻醉时间,但其也有着起效较慢,易阻滞不全的现象。腰硬联合麻醉是近几年来刚兴起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头痛发生率小(铅笔尖样针头可减轻穿刺时对硬脊膜的损伤、加之针细使脑脊液的外漏减少有关)、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及麻醉平面可控制等优点;同时可施行术后镇痛[2]。更可提高术后的阵痛效果。虽注药后患者的血压较麻醉前有所下降,但经静脉输入血定安、平衡液或使用少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基本可处于稳定状态,同时由于腰穿针经硬膜外穿刺针进入,不再与皮肤接触,也避免了将异物带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无菌性炎症的可能。

  高龄患者大多患有多种心、肺疾病,心肺储备功能差,因此麻醉中应特别注意:(1)老年人脑脊液(CSF)压力低,局麻药容易在蛛网膜下腔扩散,因此用药量不宜过大,以免平面过广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意外;(2)高龄患者在麻醉中易发生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要常规准备好阿托品、麻黄素以备急用[2];(3)麻醉中要常规给予氧气吸入和SpO2的监测,以防止心肌缺氧对心功能的抑制[2];(4)要防止术中血压的剧烈波动;(5)术中最好不要使用大量辅助药,保持患者清醒,以利观察病情。

  老年人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呈进行性下降,心脏储备降低。如果血压(尤其是舒张压)下降,冠脉血流量和心肌氧供也将减少。因此,麻醉中保持血压、脉率平稳,对于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以及保护心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3]。对于老年人及体质较差的病例,麻醉用药量适当减少,避免阻滞平面上升过快、过广。本例患者,由于术前禁食已存在着血容量不足,加之入室后未及时的开放静脉补充液体,以致于注入腰麻药后出现较大幅度的血压下降,因此,在处理类似的高龄患者时应及早开放静脉补充体液量,已减少血压的大幅波动。

  总之,只要运用得当,阻滞平面控制合适,腰硬联合麻醉用在超高龄患者中仍数较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尤其是对伴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支气管炎或大量分泌物的老年患者更为适宜。

  【参考文献】

  [1] 周 刚,李雪荣,马性觉.腰麻用于超高龄老人手术2例报告[J].四川医学,2001,22(2):197.

  [2] 韩林立.超高龄患者139例的麻醉处理体会[J].山东医药,2001,41(24):35.

  [3] 肖亮灿,金 沐,黄文起,等.腰硬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的研究[J].中国麻醉与镇痛,2000,3(2):173.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