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小剂量静脉麻醉药辅助小儿骶管阻滞用于儿童手术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7-05  浏览次数:475次

  作者:黄兰菊 施培清 陈红英

  【关键词】 麻醉

  小儿区域阻滞用于短小手术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等特点。但往往小儿不合作以及区域阻滞不完善,须给予镇静、镇痛药辅助麻醉 [1] 。本研究对单独采用氯胺酮或咪唑安定+氯胺酮或异丙酚+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进行比较。观察其镇静镇痛效果,对呼吸、循环影响及苏醒期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级小儿择期手术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7岁,术前均无贫血、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体重10~45kg。其中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修补术40例,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15例,隐睾下降固定5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各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及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1.2 麻醉方法 术前6~8h禁饮食,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02mg/kg(最多不超过0.5mg),苯巴比妥钠2mg/kg。患儿入室前先行基础麻醉肌注氯胺酮5mg/kg,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复方乳酸钠液10ml/(kg?h),全部患儿行单次骶管阻滞,局麻药为1%利多卡因溶液 [2] 。骶管阻滞由同一人操作,以针刺皮肤疼痛反应如患儿哭闹、体动、面部表情等测定阻滞平面。确定骶管阻滞成功后三组患儿分别以如下不同药物微泵输注。Ⅰ组氯胺酮2mg/(kg?h),Ⅱ组氯胺酮1mg/(kg?h)+咪唑安定0.1mg/(kg?h),Ⅲ组氯胺酮1mg/(kg?h)+丙泊酚2~3mg/(kg?h)。根据镇静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影响调整输注速度。维持安静无体动,对手术无干扰,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常规给予鼻导管低流量吸氧。

  1.3 观察项目 (1)入室后及骶管阻滞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 2 )、心电图(ECG)、血压(MAP)等采用Detex-Ohmeda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2)麻醉效果由手术医生评定,肌松效果良好、对手术无干扰为极满意;有干扰可接受手术为满意;不能接受手术为不满意。(3)观察苏醒时间和恢复期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3 讨论

  骶管穿刺时,一旦有刺破血管或硬脊膜征象,应放弃骶管阻滞。注意监测项目要全,最好有P ET CO 2 监测,常规吸氧,麻醉前常规进行术前评估,备好氧气、吸引管、急救药品等。

  由于幼儿的特殊性,单凭骶管阻滞显然不能保证其手术的平稳,而单靠静脉麻醉需给予大量镇痛镇静药才能完成手术,这样必然增加手术危险性并影响患儿术后的苏醒。

  单独应用氯胺酮MAP、HR明显上升,口腔分泌物增加,苏醒期有躁动、哭闹等精神症状,有必要与咪唑安定、丙泊酚合用。原因可能是氯胺酮兴奋了交感神经,使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升高,导致MAP、HR上升。而合用咪唑安定后MAP、HR相对平稳,可能是该药对中枢具有抑制作用,使迷走神经自发放电增加,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血中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儿茶酚胺含量下降,导致HR、MAP下降;另一方面咪唑安定能有效地防止应用氯胺酮引起的躁动,这是与咪唑安定的中枢镇静有关 [3] 。丙泊酚具有苏醒快且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静脉注射常有疼痛,对循环抑制较大。与氯胺酮合用后能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且不伴有噩梦及异常行为发生。这是因为氯胺酮可减轻丙泊酚注射时疼痛及血压下降程度。但相对成本比合用咪唑安定要高。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46.

  2 胡同增,陈知进,金熊元.实用小儿麻醉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20.

  3 谭宪湖,陈强,胡振快,等.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辅助骶管阻滞用于儿童手术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11):700-701.

  作者单位:226001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麻醉科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