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利多卡因全凭静脉麻醉对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6-02 浏览次数:522次
作者:黄伟 作者单位:(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西南医院麻醉科,广西 百色 53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在复合静脉麻醉中的作用及对异丙酚、瑞芬太尼的影响。方法 60例鼓室成形手术的病人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为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RL)组,对照组为不复合利多卡因(R)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麻醉时异丙酚、瑞芬太尼的用量,复苏时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呼醒时间。结果 复合利多卡因能降低异丙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自主呼吸、唤醒时间不延长(P>0.05)。结论 利多卡因复合麻醉能降低异丙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且心率稳定,不影响麻醉复苏。
【关键词】 利多卡因;静脉麻醉;二异丙酚;瑞芬太尼;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利多卡因是常用的酰胺类局麻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在20世纪50年代末已经用于静脉复合麻醉,其全身麻醉的效能强于普鲁卡因[1]。利多卡因具有剂量相关性良好镇痛作用并可静脉输注用于术后镇痛[2],其作用时间短,且价格低廉,用于静脉麻醉是临床麻醉科医生探讨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鼓室成形术患者60例,麻醉评分ASA:Ⅰ~Ⅱ级。按时间顺序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利多卡因(RL)组及对照(R)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
1.2 麻醉方法 术前肌注鲁米那2mg/kg,东莨菪碱0.3mg。入室后监测仪监测HR、DBP、SBP。RL组诱导:顺次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01mg/kg,利多卡因1.5mg/kg,维库溴铵 0.2mg/kg,瑞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去氮给氧3min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药利多卡因、异丙酚、瑞芬太尼;利多卡因33μg/kg·min-1,异丙酚16.7~33.5μg/kg·min-1,瑞芬太尼0.25~0.5μg/kg·min-1;R组除不用利多卡因外,诱导和维持同RL组,两组均在手术结束前45min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RL组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输注利多卡因。在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T2)、剥离骨膜时(T3)、拔管时刻(T4),记录各时点的HR、SBP、DBP。苏醒阶段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及唤醒时间。
1.3 统计分析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药量 RL组异丙酚、瑞芬太尼的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
2.2 血液动力学变化 组间比较T2、T3时,R组HR低于RL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组内比较R组T1、T2、T3时点HR低于T0;RL组T1低于T0,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5)。T4时刻RL组的HR、DBP、SBP低于R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均<0.05)2。
3 讨论
利多卡因在脑保护及抗心律失常方面的研究使得利多卡因在临床麻醉上日渐增多。脑双频指数(BIS)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BPI)监测全麻的深度目前认为有一定的局限性,血流动力学变化仍然是反应麻醉深度的重要指标[3]。异丙酚、瑞芬太尼用于全静脉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而利多卡因具有镇痛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本观察采用高鸿慈等[1]应用药代动力学指导利多卡因复合麻醉给药,负荷量1.5mg/kg,输注速率为每小时2mg/kg。术中根据病人的反应与手术刺激的变化调整麻醉深度,同时应用肌松剂。两组气管插管时仅引起心率升高,和T0或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瑞芬太尼强大的镇痛效能及心血管抑制有关[4]。R组HR、SBP、DBP在T2、T3、T4与RL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是异丙酚对中枢交感神经的抑制和增加迷走神经兴奋、瑞芬太尼对循环影响的结果。有学者[5]认为下降幅度与瑞芬太尼剂量不相关,与异丙酚的注射速度有关。RL组在HR方面较平稳,除了诱导时波动较大外,术中较稳定。虽异丙酚、瑞芬太尼、利多卡因都有心肌负性作用[4,6],但异丙酚能有效的抑制减压反射,可使心率无明显改变[7],以及利多卡因有抗心率失常作用[8]。在术后苏醒方面,复合利多卡因静脉麻醉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醒睁眼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张红宇[9]认为利多卡因具有药理性稳定,镇痛、镇静作用强而对循环、呼吸影响轻,术毕意识恢复快而平稳的特点。我们观察到RL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尤其在拔管时与R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吸痰时恶心、干呕现象较少,躁动轻。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后,具有抑制气管插管和拔管有关的交感反应,提高气道对刺激反应的阈值[10]。利多卡因与异丙酚相互作用[11],能增强异丙酚的镇静催眠作用,随着利多卡因的药浓度的增高,意识消失时所需异丙酚的药物浓度明显下降,两者呈线性关系。临床应用利多卡因的药浓度以4μg/ml为宜,即不易产生中毒反应,也能明显降低异丙酚用量。异丙酚提高利多卡因的致惊厥阈,源于异丙酚能加强边缘系统GABA能神经元的抑制作用[12]。复合利多卡因具有加强全麻药的麻醉效能[7],能减少瑞芬太尼的用量。
【参考文献】
[1] 高鸿慈.利多卡因静脉输注[A].王若松.静脉麻醉与药物输注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02-204.
[2] 沈七壤,陈坤堂,程旺生,等.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镇痛作用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11(6):324-325.
[3] 李申一,徐世元,钱若筠,等.利多卡因对脑肿瘤者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7):499-500.
[4] 耿志宇,单国谨,宋琳琳,等.瑞芬太尼普鲁泊福靶控静脉麻醉用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5(5):549-552.
[5] 陈伯銮.临床麻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3-301.
[6] 李艳,周小莉,王保国.神经外科手术丙泊酚-利多卡因复合静脉麻醉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5,26(2):211-215.
[7] 施冲,张兴安,吴亲,等.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利多卡因或氯胺酮全静脉麻醉[J].广东医学,2005,26(8):1079-1081.
[8] 秦成名,向 勇,李元涛,等.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J].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1):25-27.
[9] 张红宇,韩伟,吴秋成.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在开胸手术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7,73(6):664-666.
[10] 唐世美,彭辛龙,于布为.尼卡地平、抗贝洛尔和利多卡因预防全麻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8):444-445.
[11] 张兴安,王若松,吴群林,等.麻醉诱导其间异丙酚与利多卡因的互相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0,20(4):210-212.
[12] 李艳,王保国.异丙酚和利多卡因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2002,23(6):35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