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颅脑手术的麻醉处理
发表时间:2011-05-18 浏览次数:500次
作者:姚勤婷 作者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山西 运城 044000
【摘要】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急性颅脑损伤非常多见,再加上心脑血管病的上升趋势,脑出血患者亦越来越多。及时地当地处理好颅脑损伤,对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关系极大。在颅脑损伤救治中,手术是关键性措施之一,而正确的麻醉处理不仅为手术创造了条件,其本身也是颅脑损伤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症脑外伤的病死率可达30%~50%。我院自1997年至2007年6月十年来,共施行急症颅脑手术2 850例,均采取静吸复合气管插管全麻,避免局麻手术中的不足,供氧有保证,并及时清理呼吸道,防止误吸、舌后坠,缩短手术时间和脑缺氧时间,对手术预后有较大的益处,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急症颅脑手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 850例患者,男1 723例,女1 127例,年龄3岁~85岁。其中硬膜外血肿325例,颅内血肿合并脑挫伤1 823例,高血压脑出血596例,凹陷性骨折84例,其他复合伤22例。
1.2 麻醉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静吸复合气管内麻醉,诱导用异丙酚2 mg/kg(或依托咪酯0.2 mg/kg~0.3 mg/kg)、咪唑安定0.1 mg/kg~0.15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芬太尼4 μg/kg[1]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维持用1%~3%异氟醚吸入、芬太尼、维库溴铵间断静注。
1.3 术中管理 术中连续监测血压(BP)、心电图(ECG)、脉搏(P)、氧饱和度(SPO2),常规导尿,麻醉深度把握在气管插管、切皮、钻颅骨、锯骨瓣、切脑膜这几个环节加深麻醉,脑膜切开后随着颅内压下降血压也会下降,麻醉深度也要相对变浅,此后维持相对稳定的麻醉深度即可。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中要求血压波动不宜过大。脑干损伤患者切开脑膜后容易出现循环衰竭要特别注意。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对症处理。术毕对术前清醒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待咽反射、呛咳、吞咽反射恢复,可拔除气管导管,送回病房。对昏迷和其他危重患者带管送ICU继续呼吸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2 850例患者,除15例严重脑挫伤、脑干损伤术中血压维持较低外,其他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基本稳定,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3 体会
在急性颅脑损伤中,除脑挫裂伤外,颅脑损伤的早期病理改变主要是脑水肿。而由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和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缺氧,又可形成脑细胞内水肿、颅内压急剧升高,以致形成恶性循环。而麻醉手术过程中如引起颅内压进一步升高,有可能使颅内已经存在的相对轻微的脑受压,变成威胁脑干、使神经元达到不能恢复的程度,也可能因颅内淤血使暂时凝结的松散血栓脱落造成颅内出血,进一步压迫已经受损害的脑组织。所以从麻醉角度看,急性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比其他任何神经外科患者的麻醉处理都具有危险性。因此,颅脑损伤的麻醉处理,除要求达到良好镇痛,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和减少不良反应外,尤应注意防止加剧颅内压升高,以求术中维持较低的颅内压水平,这样才能有利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术后伤残率。
控制颅内压应从防止颅内压升高和处理颅内压两方面入手[2]。具体措施如下。
3.1 麻醉药物的选择 选用不引起颅内压升高的药物,如异丙酚可有效降低颅内压、脑代谢和脑血流,利于保持满意的脑灌注;依托咪酯对脑代谢率与脑血流量的影响与巴比妥钠类药相似,并伴有对脑电图的相应抑制。依托咪酯在脑外伤患者亦能降低其颅内压而不降低脑血流灌注压,此药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低、影响小,对呼吸系统无明显抑制,适用于高危患者;芬太尼对脑代谢影响轻微,心血管功能易于稳定;咪唑安定有镇静和扩张冠状血管作用;一般不宜选用氯胺酮和琥珀胆碱等。而吸入全麻药都可增高CBF和降低脑氧耗率(CMRO2)。异氟醚在低于1.5MAC时,具有降低CMRO2及保存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作用[3,4],同时降低CSF重吸收的阻力,所以对ICP的影响短暂而轻微[5]。Wise[6]首次报道异氟醚预处理可减少缺氧和无糖所致的培养神经细胞凋亡。Kapinya[7]报道1%异氟醚预处理3 h对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可降低颅内高压的程度。所以吸入麻醉药选择异氟醚。
3.2 适当的麻醉深度 掌握好气管插管、切皮、钻颅骨、锯骨瓣、切脑膜这几个环节加深麻醉,避免围术期屏气、呛咳、充分供氧、加强通气等,均可防止颅内压升高。
3.3 及早使用脱水利尿剂 甘露醇用于严重脑外伤患者可明显降低ICP,增加CPP(脑灌注压),但不能使SjvO2和脑组织氧分压(PtiO2)增加[8]。一些研究主张采用小剂量甘露醇0.25 mg/kg控制ICP,按需可重复同样剂量。对大多数成年颅脑损伤患者,不论有无颅内高压,也不管CBF的原有水平,甘露醇均可减少血液粘滞性和增加CBF量,此特性对多数严重颅脑损伤早期的CBF下降是有利的。甘露醇和速尿交替 使用,先用甘露醇减轻脑水肿,一旦因血脑屏障破坏甘露醇渗出血管外而不能减轻脑水肿时,可加大速尿的用量;袢利尿剂如速尿和利尿酸,可减少CSF生成及改善细胞转运水的能力,从而产生减轻脑水肿的作用。速尿降低ICP的作用不如甘露醇,但具有协同效果,单独使用甘露醇剂量可达0.6 mg/kg~1.0 mg/kg,如果与速尿合用,甘露醇剂量可按0.3 mg/kg~0.4 mg/kg用药。利尿酸可减轻神经胶质水肿,但血浆渗透压超过32 mosm时容易引起肾功能衰竭,严重脱水者可引起ICP反跳性升高。
3.4 及时矫治呼吸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的患者,因昏迷下颌松弛舌后坠或分泌物多,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麻醉方法选择全静脉气管内麻醉或静吸复合气管内麻醉,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度通气对CBF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献报道将PETCO2调整在32 mmHg~35 mmHg(1 mmHg=0.133 kPa)[9],PaCO2降至25 mmHg~30 mmHg时控制ICP的效果最好,脑缺血的危险性最小[10]。
3.5 选择妥善舒适的体位 一般取头高足底位5°~10°,以利于静脉回流,可使颅内压下降15%~20%。
3.6 保持稳定的循环机能,正确掌握输血补液 因颅脑外伤患者术前多数已使用脱水药,手术中失血失液量较大,因此较容易出现血容量不足。一般全血和血浆可以补充血容量,不增加细胞外液,不增加颅内压,应适时补充,避免过多补充晶体液。不用或少用葡萄糖液,以避免高血糖症。
3.7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稳定细胞膜,恢复血脑屏障完整性,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使病变区周围血流增加,正常区脑血流和颅内压降低。地塞米松用于术前或麻醉诱导,不仅有助于降低ICP,恢复破坏的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还可直接促进神经元功能的修复,改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预后。故宜早期使用。
3.8 把握好气管导管拔除时机 术毕拔除气管内导管,需根据病情而定;拔管前避免因吸痰、拔管等刺激引起血压升高和心率过快,后者有可能诱发术后脑内继发性出血,可适当给予药物抑制拔管反应;对血压心率过高者宜酌情使用少量硝酸甘油、艾司络尔等以降压,并带气管导管回ICU继续呼吸支持治疗;有明显误吸者,宜尽早施行气管切开术以保持气道通畅。
我院近十年来,在临床上重视了颅脑外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手术的要求,选择了恰当的麻醉方法和药物,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结合外科手术术式的快速发展,对急性脑损伤的救治成功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James G,Perer S.Opioid analgesics in cardiovascular anesthesia[J].Anesthesiology,1984,61:73.
[2] 董英伟,张国庆,朱玉琦,等.蛛网膜下腔穿刺测压法观察不同通气方式对颅内压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3):185186.
[3] Artur AA,Lam A,Johnson JQ,et al.Intracranial pressure,middle cerebral artery flow velocity and plasma in organic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s receiving sevoflurance or isoflurane[J].Anesth Analg,1997,85:587.
[4] Adams RW,Cucchiara RF,Groner GA,et al.Isoflurane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 in neurosurgical patient[J].Anesthesiology,1981,54:97.
[5] 张铁铮,宋丹丹,孙莹杰,等.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吸入异氟醚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104105.
[6] Wise Faberowski L,Raizada MK,Summners C.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induced neuronad apoptosis is attenuated by haothane and isoflurane[J].Anesth Analg,2001,93:12811287.
[7] Kapinya KJ,Prass K,Dimagl U.Is flurane induced prolonged protection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 in mice: a redox sensitive mechanism[J].Neuroreport,2002,13:14311435.
[8] Unterberg AW,Kiening KL,Hartl R,et al.Multimodal monitoring in patients with head injury: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on cerebral oxygenation[J].J Trama,1997,45:3237.
[9] Sharma SK,Mc Guire GP,Cruise CJ.Stability of the arterial to endtid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 during anaesthesia for prolonged neurosurgical procedures[J].Can J Anaesth,1995,42:498503.
[10] 蔡学见,陈铮立,钱晓玲,等.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处理[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