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用丙泊酚及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
发表时间:2011-03-25 浏览次数:428次
作者:刘汉兰,彭晓梅,张英 作者单位:抚顺市第四医院,辽宁 抚顺 113123
【关键词】 无痛人流;丙泊酚;芬太尼
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时,可能发生呼吸抑制。如果同时加用镇痛性药物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从而减少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妊娠5周~8周(不超过8周)孕妇24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分级Ⅰ级~Ⅱ级,年龄20岁~45岁,体重45 kg~65 kg,术前禁食6 h,禁饮4 h,将240例孕妇随机分为丙泊酚组(Ⅰ组)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Ⅱ组),两组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基本相同。
1.2 给药方法
观察1组:静脉推注丙泊酚2.0 mg/kg~2.5 mg/kg,1 min~2 min推注完毕,观察2组:200 mg丙泊酚加0.1 mg芬太尼,静脉推注1.5 mg/kg~2.0 mg/kg,1 min~2 min推注完毕。两组均至孕妇深睡或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操作。如术中孕妇出现肢动皱眉或手术时间延长,追加丙泊酚20 mg~30 mg术中均不吸氧。
1.3 监测
术前常规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均正常,身体状况良好。术中均行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监测。观察项目:呼吸抑制、Bp、HR、药量、苏醒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 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人工流产时间比较
观察1组手术时间(6.5±1.1)min,观察2组(6.4±1.1)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两组呼吸抑制及术中监测情况比较
观察1组发生呼吸抑制14例(11.7%),观察2组发生呼吸抑制2例(1.7%)观察2组明显低于观察1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1组血压下降明显者(Bp<90/60mmHg)8例(6.7%),心率下降明显者(HR<60次/min)10例(8.3%),而观察2组分别为2例(1.7%)和4例(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用药量、苏醒时间比较:用药量观察1组(150±26)mg,观察2组(110±25)m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苏醒时间观察1组(8.5±1.2)min,观察2组(8.0±1.1)min,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3 结论
人工流产术时传统的扩张宫口方法对宫颈的牵拉疼痛及对宫壁的刺激,引起迷走N反射性兴奋,从而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无痛人工流产术可减少孕妇的疼痛和心理压力[1]。但其缺点是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为避免呼吸抑制的发生,一是减少丙泊酚药量,但不能达到满意的麻醉深度,为此可加局麻药或其他药物;二是改变注药速度或方法,这样既能达到需要的麻醉深度,又不发生呼吸抑制[2]。丙泊酚为快效、短效静脉麻醉药,持续时间短,苏醒快而安全,是较理想的催眠性静脉全身麻醉药,但丙泊酚缺乏镇痛作用,单纯使用药量较大,呼吸抑制较明显。阿片类药物能增强丙泊酚的药效,麻醉前给芬太尼可使丙泊酚的诱导量减少到1.5 mg/kg[3]。我们使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克服了丙泊酚没有镇痛作用的弱点,减少丙泊酚的用量,从而减少了呼吸抑制的发生。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的方法使呼吸抑制的发生明显降低,增加了人工流产术的安全系数,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毛华芬.无痛人流围手术共同的安全监测及护理对策[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17(1):51-52.
[2]罗红凤.三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2,7(1):48-49.
[3]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