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1-19  浏览次数:447次

  作者:韦雪,韦惠,蓝英年,韦路,蓝秋 作者单位: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河池医院麻醉科,广西,河池,54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 将200例施行剖宫产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CSEA,B组为硬膜外麻醉(EA),观察两组用药后的血压变化、诱导时间、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压下降最低值出现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P<0.01);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率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诱导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与B组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CSEA和EA均能够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是CSEA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小,更适合剖宫产手术。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剖宫产术

  目前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临床麻醉中应用比较广泛,因为其麻醉阻滞完善,起效快,对循环干扰不明显,不良反应少,脑脊液回流为一明显标志,可降低穿刺的失败率。而单纯硬膜外麻醉(EA)则常因为麻醉平面局限,出现骶神经阻滞不全现象,患者术中牵拉反应明显。笔者将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术中,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ASAⅠ~Ⅱ级行剖宫产术的足月临产妇,年龄20~38岁,身高148~165cm,术前无特殊妊娠合并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CSEA,B组单纯采用EA。两组病人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麻醉方法

  两组孕妇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同时进行血压、心电、氧饱和度监测,预防性输入乳酸林格液300~500ml。A组:孕妇取左侧卧位,头高10°~15°,取L2~3或L3~4为穿刺点,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穿针(针内针法),有轻微突破感,取出针芯,见清亮的脑脊液溢出后,根据身高注入0.75%布比卡因2ml加10%葡萄糖溶液1ml混合液1.8~2.5ml(30s内注完,身高150cm以下注药1.8~2.0ml,身高150~160cm注药2.0~2.5ml,身高160cm以上注药2.5ml),取出腰穿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管3.5cm,调整麻醉平面。B组孕妇取左侧卧位,以L2~3为穿刺点,向头端置管3.5cm,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3~4ml实验量,观察5min无全脊麻表现后,硬膜外再注药6~10ml。两组均根据血压变化,选择在右腰臀部垫一小枕,使子宫左偏,预防仰卧综合征的发生。

  1.3 监测及观察项目

  常规监测BP、RR、ECG、SpO2。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由椎管内注药到切皮时间。术中麻醉效果评定标准,优:患者无不适,肌肉松弛,病员安静、无牵拉反应;良:开腹后病员有不适感,需要加辅助药(如哌替啶、芬太尼、异丙酚等)完成手术;差:牵拉反应剧烈,腹肌紧张,加用辅助药效果不明显,改全麻完成手术。观察并记录术中低血压(收缩压下降低于基础值的25%或低于12.00kPa)、恶心、呕吐、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麻醉诱导时间A组明显小于B组(P<0.01);A组有1例因麻醉平面过低辅用镇静、镇痛药;而B组有26例因阻滞不全辅用镇静、镇痛药,有6例麻醉效果差,改全麻完成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恶心、呕吐、术后头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快速输液或给予麻黄素予以纠正;两组在麻醉首次给药后20min内低血压发生率(A组25例,B组22例)和麻黄素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血压下降最低值出现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P<0.01),见表1。表1 两组诱导时间及术中麻醉效果比较(略)

  3 讨论

  EA是剖宫产常用的麻醉方法,但其起效较慢,阻滞不全发生率较高,甚至达25%以上[1]。术者往往为了尽快解除胎儿宫内窘迫,而在阻滞尚未完善、肌肉松弛尚欠时开始手术,给产妇造成痛苦,并且影响循环的稳定,给术者也带来一定的困难。当硬膜外阻滞不全时,常需静脉应用镇静、镇痛药辅助麻醉,增加了新生儿生后呼吸抑制的危险,加之剖宫产以急诊居多,产妇多为饱胃,静脉用药无疑给产妇增加了呕吐、误吸的危险。

  CSEA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椎管内阻滞技术,它具有腰麻和EA两者之优点,麻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肌松充分,本组麻醉效果优秀率达99%。CSEA通常在穿刺注药操作完毕后,转平卧位,术者即可消毒铺巾,短时间内能达到完善的阻滞效果,为快速娩出胎儿赢得时间,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2]。

  腰麻往往存在术后头痛的并发症,由于CSEA穿刺器械的改进,特别是使用针内针法,从而使腰穿针(25G)更细,减弱了硬膜的损伤程度,同时避免了和皮肤直接接触,减少了感染的机会。笔尖式腰穿针,针孔侧置使腰穿针不像传统的斜面式腰麻针那样切开硬脊膜,对硬脊膜的损伤更小,且容易愈合,明显减少了脑脊液的外漏[3],使术后头痛发生率明显下降。本组观察仅发现1例术后头痛,发生率为1%,与国内最新权威论著相符[4]。

  本研究结果表明,A、B两组术中MAP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 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主要是两组患者均于麻醉前已建立静脉通道,并于麻醉前预先快速补充血容量,从而减轻了CESA麻醉血管扩张后因血容量不足而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这也许为CSEA在临床广泛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经验。两组血压下降最低值出现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P<0.01)及麻醉诱导时间A组明显少于B组(P<0.01),其主要原因是由于A组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髓神经根,而B组在硬膜外腔给药后局麻药要通过扩散、渗透作用,才能阻滞神经根,所以需要较长时间。

  CSEA在麻醉时效上不受时间限制,如遇特殊情况,手术时间延长,腰麻失效后,可通过硬膜外管给药延续麻醉,且硬膜外置管便于术后镇痛给药。

  通过CSEA与单纯EA应用于剖宫产比较研究,我们认为CSEA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完善,很大程度上减少静脉辅助用药,降低了产妇和新生儿的麻醉危险,硬膜外导管的留置可延长麻醉时间,利于术后镇痛。在麻醉实施时,注意掌握用药量及注药速度,采取预防性扩容、体位的调节等有效的措施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及仰卧综合征。

  总之,CSEA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完善,对循环、呼吸干扰相对较小,可连接术后镇痛泵,可视为剖宫产术的首选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1]吕洁,陈霞,刘秀芳,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6):474.

  [2]何朝霞,姚素贞.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对新生儿评分影响的比较[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6,12(5):14.

  [3]常业恬,于布为.麻醉科临床进修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43.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97.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