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氯诺昔康镇痛对泌乳及肠蠕动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12-10 浏览次数:444次
作者:王小芬 杨春仙 李巧 蓝丽霞 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妇保院麻醉科
【关键词】 剖宫产
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术后镇痛以减轻产妇手术后的痛苦,是产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共同关注的课题。本研究拟对剖宫产手术后患者施行静脉持续镇痛,观察其对泌乳及肠蠕动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至8月,选择本院300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年龄19~40岁。手术结束前10~20min将止痛泵接入静脉,持续输注氯诺昔康加芬太尼复合液2ml/h、以及单独芬太尼溶液2ml/h。
1.2 观察项目
(1)两组分别记录术后6、12、24、36、48h初乳及肛门排气时间。(2)术后疼痛评分法(Prince-Henry评分法):0级:咳嗽时无疼痛,1级:咳嗽时有疼痛;2级:安静时无疼痛,深呼吸时有疼痛;3级:安静状态下有较轻疼痛,可以忍受;4级:安静状态下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3)镇静评分法:0级:无镇静;1级:轻度镇静;2级:中度镇静;3级:重度镇静。(4)满意度:0级:优;1级:良;2级:差;3级:极差。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差异无显著性,术中麻醉效果均满意。两组初乳时间差异无显著性,试验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1。两组术后疼痛评分法、满意度、镇静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2。表1 两组术后初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略)表2 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镇静评分(略)
3 讨论
术后伤口疼痛以术后24h最为剧烈,常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研究表明,疼痛诱导的交感神经活动亢进引起胃肠道反射性抑制,术后易发生肠麻痹,引发恶心、呕吐不适,延迟经肠道营养的恢复[1],术后疼痛和机体对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是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术后镇痛能抑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过度兴奋。主要作用[1]:(1)防止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发生。尤其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更适宜;(2)改善肺功能,降低肺炎,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3)使用静脉镇痛可解除患者术后的恐惧心理,早期卧床活动,有利于及早恢复胃肠蠕动,减少术后肠麻痹的发生,促进早期建立经口营养和伤口愈合;(4)由于术后切口不痛可以早期活动,能明显减少血栓性并发症发生;(5)缓和某些神经内分泌物质如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等的波动,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6)对于减轻术后免疫抑制、预防感染也有一定作用[1]。
剖宫产术后常因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而使乳汁分泌减少,良好的产科镇痛可减轻产妇的焦虑并使产妇有足够的精力早期让婴儿吸吮乳头,促使催乳素和催产素分泌,从而促使泌乳及宫缩[2,3]。在术后镇痛方面如何寻找一种更适合的配方是临床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氯诺昔康属于非甾类抗炎镇痛药,系噻嗪类衍生物,具有较强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作用机制有:(1)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同时又能降低外周和中枢痛觉过敏,从而降低组织损伤所产生的疼痛;(2)激活阿片神经系统,发挥中枢型镇痛作用,与阿片类药物不同,非甾类抗炎镇痛药不引起呼吸抑制,无依赖性、无镇静作用、肠蠕动减少或显著影响血液动力学;(3)经观察可以提早肛门排气时间。加入小量芬太尼,由于两药作用机制不同,合用时能够产生协同作用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从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镇痛效果更显著,对患者更安全。
总之,剖宫产术后氯诺昔康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持续静脉镇痛效果满意,且能促进泌乳和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尽早让患者进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有利于新生儿的早期母乳喂养,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对进一步母乳喂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俞卫锋主编.麻醉与复苏新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34~152.
2 李有才,薜荣亮,李伟,等.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产妇泌乳素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3):185~186.
3 刘青华,薜富善.硬膜外麻醉与止痛对术后的影响. 国外医学与复苏分册,1998,19:238~242.
4 苏中宏,杨建军.氯诺昔康与芬太尼联合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