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诺昔康对全麻病人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0-10-09 浏览次数:444次
作者:何柱良, 王志, 宫利, 夏淑轩
【关键词】 全身麻醉;氯诺昔康;气管拔管
[摘要]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全麻后气管拔管期对病人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全麻手术病人36例,随机分为L组(氯诺昔康组),T组(曲马多组)和C组(对照组),监测麻醉不同时段心电图(ECG)、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呼吸稳定评分(BS)、清醒程度评分(CS)、肢体运动评分(ES);记录拔管时间,病人定向力恢复时间及拔管时病人躁动情况。结果:L组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组则较长;两组拔管期躁动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各时间点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T组拔管时HR高于麻醉前(P<0.05),拔管后5 min时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L组在各时间点均较为平稳(P>0.05);两组MAP、HR在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10 min各时间点CS、ES均T组较对照组低(P<0.05),L组无差异(P>0.05)。结论:在拔管期间使用氯诺昔康,可减少拔管期病人的不良反应,且不延长拔管时间,对呼吸影响小。
[关键词] 全身麻醉;氯诺昔康;气管拔管
全麻后气管拔管期间,因吸痰、气管内导管刺激等可继发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我们采用静脉镇痛药氯诺昔康以观察其拔管期反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择期全麻腹部手术病人36例,男17例,女19例,年龄16~65岁,ASA分级Ⅰ~Ⅱ级,均无心、脑、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随机分为三组:L组(氯诺昔康组),T组(曲马多组)和C组(对照组),每组12例。麻醉前30 min肌注苯巴比妥钠2 mg/kg,阿托品0.01 mg/kg。全麻诱导用药为咪唑安定2~3 mg、芬太尼3~4 μg/kg、阿曲库铵0.6 mg/kg、丙泊酚1.5~2 mg/kg。诱导后进行气管插管,机控呼吸,术中吸入异氟醚1.3 MAC、必要时单次追加芬太尼0.05~0.1 mg或阿曲库铵10~15 mg。关腹膜后停用维持用药,L组静脉给予氯诺昔康8 mg,T组静注曲马多100 mg,C组推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所有病人出现自主呼吸后,均静注新斯的明1 mg和阿托品0.5 mg。
1.2 拔管指征病人出现自主呼吸,潮气量在6 ml/kg以上,呼吸空气5 min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5%,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45 mmHg(1 mmHg=0.133 Kpa),吞咽反射部分恢复,吸氮后拔除气管导管。
1.3 评分标准在围拔管期,记录病人呼吸稳定程度、清醒程度,肢体运动评分。呼吸稳定评分(BS):0为呼吸道需要支持;1为可自主维持呼吸道;2为可按医师的吩咐咳嗽。清醒程度评分(CS):0为对刺激无反应;1为对刺激有反应;2为完全清醒,可对答。肢体运动评分(ES):0为肢体无运动;1为肢体能作无意识的活动;2为肢体能作有意识活动。
1.4 监测指标应用金威科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SpO2、血压(BP),记录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SpO2、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BS、CS、ES;记录自停用麻醉维持药开始,到病人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管时间),病人定向力(如说出自己生日和姓名)恢复时间,以及拔管时病人出现躁动等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作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双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组拔管时间为(14.6±6.4) 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7.9±8.4) min,T组拔管时间为(21.9±8.8) min(与C组比较P<0.01),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6.5±10.3) min(与C组比较P<0.01),L组拔管时间为(15.4±7.6) min(与C组比较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为(18.6±7.8) min(与C组比较P>0.05)。C组在拔管时有10例出现躁动(83.3%),T组在拔管时有4例出现躁动(33.3%)(与C组比较P<0.05),L组在拔管时有3例出现躁动(25.0%)(与C组比较P<0.05)。C组在拔管时MAP较麻醉前升高(P<0.05),拔管后5 min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而L组和T组各时间点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在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10 min时HR均较麻醉前增快(P<0.05),T组在拔管时HR高于麻醉前(P<0.05),拔管后5 min时恢复到麻醉前水平(P>0.05),而L组HR在各时间点均较为平稳,与麻醉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L组和T组在拔管时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时间点MAP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组HR在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时低于对照组(P<0.05);而L组在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10 min时HR均较对照组低(P<0.05)。T组在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10 min各时间点CS、ES均较对照组低(P<0.05),BS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L组BS、CS、ES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全麻后气管拔管期间可发生明显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及躁动等情况,其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如麻醉减浅、疼痛、吸痰、咳嗽和导管的刺激等有关。而拔管操作对气道的刺激更强烈,可加剧心血管反应,甚至出现心衰、肺水肿等意外。以往的研究多在拔管期应用心血管药如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等以减轻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快等心血管不良反应[1-3]。但是这类药物的药效单一,并不能抑制因气道刺激引起的病人的躁动、不适等其他拔管反应。因此这类药物的作用并不完善。氯诺昔康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有较强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它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同时激活内源性吗啡的释放,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4],而不影响患者的时空定向力[5]。本研究显示,氯诺昔康能较好地降低拔管期不良反应,不延长病人的清醒时间,不影响拔管时间,苏醒迅速,并且病人发生躁动的情况明显减少。而曲马多虽然也可以降低拔管的一些不良反应,但其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明显延长,离开手术室时病人仍呈浅睡状态。在拔管期间,合理地使用氯诺昔康,可以全面地减少拔管期病人的不良反应,且不延长拔管时间,尤其是对呼吸影响小,对老年病人较为适宜,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邓曼丽,贾文娟,朱洪章,等.不同药物预防拔管时心血管反应效果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17(10):574.
[2] 刘玉传,林学武,张志武.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预防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3):180.
[3] 石碧明,任永功.乌拉地尔及利多卡因对全麻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预防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15(5):275-276.
[4] Kullich W, Klein G.Influence of the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 lornoxicam in on the secretion of the endogenous opiate peptides dynorphin and β-endorphin[J].Aktuel Rheumatol,1992,17:128-132.
[5] Rosenow DE,Albrechtsen M,Stolke D.A comparison of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with Lornoxicam versus morphin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lumbar disk surgery[J].Anesth Analg,1998,86(5):1 045-1 050.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麻醉科,广东 东莞 523005;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广东 中山 52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