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0-07-08 浏览次数:431次
作者:佘庆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南通226001)
【摘要】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应用。方法:选择拟行中小手术患儿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随机分为K组 (氯胺酮组)和SK组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每组40例。K组患儿行肌肉注射氯胺酮5~8 mg/kg,术中间断静推氯胺酮维持,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追加氯胺酮。观察两组患儿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氯胺酮用量。结果:K组患儿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显著增高(P<0.05),SK组患儿MAP、HR、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 七氟醚;氯胺酮;小儿;全身麻醉
部分小儿手术时间短,肌松要求低,而且气管内插管对患儿刺激及损伤较大,因此全麻时可以不需要气管插管。以前该类手术麻醉时常以单纯氯胺酮麻醉,但氯胺酮常引起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且术后苏醒慢,呕吐明显,有精神症状,需不断追加用药。七氟醚是新型卤化类吸入全麻药,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效能强[1],适用于小儿患者的麻醉诱导及维持。自2008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共80例,ASA分级Ⅰ~Ⅱ级,均无严重心肺疾患及癫痫病史,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1~8岁,平均 岁,体重5.5~20.5 kg,平均 kg。病种:斜疝、包茎、肠套叠、隐睾、鞘膜积液等中小手术,手术时间25~89 min,将患儿随机分为K组 (氯胺酮组)和SK组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每组各40例。其中K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 ~ 岁,平均3.4±1.3岁,体重 ~ kg,平均(19.0±7.2)kg,手术时间 ~ min,平均(46.0±22.5)min;SK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 ~ 岁,平均3.1±1.1岁,体重 ~ kg,平均(17.9±6.8)kg, 手术时间 ~ min,平均(44.0±21.0)min。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儿术前均无感冒、发热、腹泻等择期全麻禁忌。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禁食6 h,术前30 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2 mg/kg,阿托品0.01 mg/kg,待患儿入室后,K组患儿肌肉注射氯胺酮5~8 mg/kg,首量不超过100 mg,术中如有肢体抽动,静脉推注追加氯胺酮1~2 mg/kg;SK组患儿采用高浓度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诱导前将七氟醚气体充满麻醉回路,,氧流量调至4 L/min,再将面罩紧扣小儿口鼻,七氟醚挥发器调至7%,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后,吸入浓度改为2% ~3%,氧流量调至2 L/min,针刺疼痛反应消失后开放静脉,切皮前开始前静推氯胺酮1~1.5 mg/kg,术中调节七氟醚吸入浓度(FiSevo2%~5%)维持麻醉深度。术中如有肢体抽动,静脉滴注氯胺酮0.5 mg/kg,手术结束前5 min关闭七氟醚。
1.3 观察指标 (1)用多功能监护仪,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并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即时,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RR、PETCO2;(2)观察术中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清醒时间、氯胺酮总量。其中体动标准:体动影响手术;呼吸抑制的标准为:由于呼吸运动幅度减小,频率下降或舌后坠等引起的SPO2低于95%。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指标变化 与麻醉前相比,K组MAP、HR均显著增高(P<0.05)。RR、PETCO2未见明显改变(P>0.05);SK组MAP、HR、RR、PETCO2均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2.2 麻醉效果 术中K组出现躯体运动19例,在静脉推注追加氯胺酮时出现呼吸抑制4例,有2例患儿吸痰时出现轻度喉痉挛,经辅助呼吸后均改善, SK组患儿有2例出现躯体运动,未发生喉痉挛病例,术后清醒时间及氯胺酮总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氯胺酮是目前唯一能够在安全临床剂量范围内具有镇痛作用的静脉麻醉药,但氯胺酮有精神症状、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和交感神经兴奋等副作用,一定程度限制了其临床使用[2]。目前临床上有将咪达唑仑与氯胺酮合用以减少其副作用,一些研究也证明了其合用效果,但咪达唑仑与氯胺酮合用未能有效阻断氯胺酮使胃内压增高所致的呕吐,且可使苏醒时间延长,限制了在小儿小手术中的应用。单纯使用氯胺酮术中常需多次追加才能达到满意效果,这不仅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了困难,也直接导致了氯胺酮在体内的大量蓄积,术后患儿苏醒延迟。此外氯胺酮还部分抑制中枢对儿茶酚胺的再摄取,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增快。
七氟醚化学名称为氟甲基-六氟-异丙基烷,为无色液体,有烷气味,具有挥发性,极不溶于水,其血/气、油/气分配系数分别为0.63、53.90,所以诱导和苏醒过程迅速,麻醉深度有较强的可调节性。由于诱导迅速、兴奋期极短,对呼吸道刺激小等优点[3],以及其特有的芳香味,KS组患儿麻醉诱导平稳,无兴奋挣扎现象。患儿易接受,即使吸入高浓度七氟醚,也无屏气、咳嗽或喉痉挛等发生[1],故更适用于小儿麻醉诱导和维持。我们将七氟醚与氯胺酮联合使用,两药可在药理上发挥各自优点,克服彼此的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从而维持循环稳定。观察表明,SK组患儿整个围麻醉期MAP、HR、RR、PET-CO2均无明显改变,麻醉效果也大大优于单纯氯胺酮。
综上所述,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具有明显优势:其麻醉过程更平稳,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小,同时保留了自主呼吸,减少了体动的发生和氯胺酮使用剂量,术后清醒迅速,且对呼吸抑制轻微,尤其适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门诊手术及对肌松要求低的手术。
【参考文献】
[1] 张福清,陈国忠,聂海贵,等.七氟醚用于小儿吸入全麻诱导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23(4): 334-335.
[2] Cheuk DK,WongWH,Ma E, et a.l Use ofmidazolam. andketamine as sedation for children undergoing minor opera-tive procedures[ J].Support Care Cancer,2005,13(12):1 001-1 009
[3] 徐坚,连庆泉.七氟醚用于小儿非住院手术麻醉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