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套囊充气法行双腔气管插管113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0-07-08 浏览次数:461次
作者:黄新,曹 苏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南通226001)
【摘要】 目的:探求一种新的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方法,并与传统方法作对比研究。方法:189例拟插左侧双腔导管的胸科患者,根据胸部X线片、CT片气管内径测量值选择合适的导管。113例采用小套囊充气法,导管插入气管距门齿20~22 cm时,小套囊(支气管套囊)先充气,缓慢推进导管的同时进行左侧管通气,直至推进有阻力、右侧管和口腔无气体溢出时,抽取小套囊内气并继续推进1 cm。76例采用传统方法,听诊对位满意后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导管就位和气道损伤情况。结果:小套囊充气组插管成功108例(95.6%),一次就位98例(94.7%),插管开始到对位完毕所需时间为(3.1±0.8)min,传统组分别为72例(94.7%)、43例(56.6%)、(5.0±1.6)min,两组一次就位率及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小套囊充气组13例、传统组18例左支气管或(及)隆突处黏膜有擦伤瘀斑或(及)出血点(P<0.05)。结论:小套囊充气法用于Robertshaw左侧双腔导管插管,在没有纤支镜辅助情况下,是一种简单迅速、一次对位成功率高、气道损伤小的插管方法。
【关键词】 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法;对位;气道损伤
胸腔内手术常需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时单肺通气的重要方法[1]。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RO-DLT)因其插管容易,气道损伤小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没有纤支镜辅助下导管对位有时颇为困难[1]。我们于 年 月~ 年 月采用支气管套囊充气法进行双腔支气管插管113例,对位迅速可靠,并与同期传统方法插管76例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行胸科手术患者共189例,男134例,女55例;年龄 18~79岁,平均 岁;其中肺肿瘤55例,食管肿瘤83例,气胸33例,手汗症18例;ASAⅠ~Ⅲ级,分为两组,支气管套囊充气组113例,男68例,女45例,年龄 ~ 岁,平均(48.9±10.3)岁,体重 ~ kg,平均(56.9±9.9)kg,身高 ~ cm,平均(165.3±7.3)cm,肺肿瘤 例,食管肿瘤 例,气胸 例,手汗症 例;传统方法组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 ~ 岁,平均52.2±9.5岁,体重 ~ kg,平均(58.6±10.8)kg,身高 ~ cm,平均(167.7±8.1)cm,肺肿瘤 例,食管肿瘤 例,气胸 例,手汗症 例,两组 性别、年龄及并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高年资二人小组负责插管,排除在喉镜直视下双腔管不能一次插入气管者。
1.2 麻醉与插管方法 根据患者胸部X线片或CT片气管、左支气管内径测量值,参照崔建修等[2-3]的方法选择适宜型号左侧双腔支气管套件(河南新乡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所有病例均采用咪达唑仑1~2 mg、丙泊酚1~1.5 mg/kg、芬太尼4 μg/kg、阿曲库铵40~50 mg顺序静脉注射全麻诱导。注药完毕3 min后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小套囊充气组当导管插至20~22 cm时,小套囊先充气4 ml,并将麻醉回路接于左侧管,边推进导管边进行左侧通气(右侧管开放),由于小套囊不能完全填塞导管与气管之间的腔隙,右侧管及口腔有气体溢出(如果没有气体溢出可抽取小套囊气1~2 ml),如遇推进有阻力,右侧导管和口腔均无气体溢出,说明充气的左分支气管套囊正好堵住了左支气管的开口,此时放出小套囊内的气体,继续推进导管1 cm。传统方法是凭经验把导管插至一定深度。所有病例均采用听诊法调整导管位置,听诊对位满意后用纤支镜验证导管就位和检查气道损伤情况。
1.3 观察指标 插管对位成功例数;一次对位成功例数;从插管开始到对位完毕所需时间;气道损伤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1.5 结果 小套囊充气组插管成功108例(95.6%),一次就位98例(94.7%),插管开始到对位完毕所需时间为(3.1±0.8)min,传统组分别为72例(94.7%)、43例(56.6%)、(5.0±1.6)min,两组一次就位率及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纤支镜检气道擦伤小套囊充气组有13例,传统组有18例(P<0.05),主要在隆突和左支气管处黏膜有充血、小出血点。
2 讨 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临床应用是胸内手术麻醉的一大进步,术中可酌情实施单肺或双肺通气。RO-DLT由PVC材料制成,质地光滑、管壁薄、透明,便于插管操作、呼吸管理和纤支镜检查。传统凭经验的“盲法”插管,没有一定的参考指标,国内报道[4]导管一次就位率在50%左右,约半数患者需胸部反复听诊、导管数次进退、套囊反复充放气,增加黏膜擦伤机会。
我们采用双腔导管在气管内时,小套囊预先充气4 ml,由于左支气管套囊不能完全填塞与气管间的腔隙,左侧管加压通气时气体会从开放的右侧管及口腔漏出。当管端进入左支气管,充气的套囊堵在左支气管开口而无法进入时,推进导管有阻力,且左侧加压通气时右侧管和口腔无气体溢出,这是一个明确的“指标”,此时抽空小套囊,再推进导管1 cm(相当于进入一个小套囊的长度)就能达到正确就位,一次就位成功率达到94.7%,同时节约了时间。在气管内充气的小套囊在管端形成“保护圈”避免较硬的管端与气管黏膜接触;充气的小套囊会堵在左支气管的开口,防止管端深入支气管内与支气管黏膜直接接触,同时导管的推进是在套囊无张力的情况下进行,所以较吉玉龙等[5]的气囊压力法具有明显的优点,气囊压力法是先将双腔管插至支气管的深处,然后导管在小套囊30 cmH20压力下缓慢退出,增加支气管黏膜损伤的机会[6]。纤支镜检查发现支气管和隆突处的黏膜充血和出血点的发生率小套囊充气组低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有1例,小套囊组有2例误入右支气管,两组各有3例导管发生扭转,经手法操作超过10 min不能达到满意隔离通气,判为插管对位失败,改在纤支镜引导下插管对位成功。
总之,小套囊充气法用于左侧支气管导管的插管对位,在没有纤支镜辅助下,具有简单迅速、一次对位成功率高、气道损伤小的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欧阳章宏,刁晓源,杨杰.纤维支气管镜在12例困难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J].贵州医药,2009,33(1):53-54.
[2] 崔建修,徐丽姝,赵国栋. CT测量气管内径对双腔支气管插管的指导作用[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0):1605-1606.
[3] 崔建修,孙强,赵国栋. 双腔支气管导管型号与左主支气管内径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80):860-862.
[4] 李翊斌,张敏儿,林爱芬.72例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位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2,4(11):872-873.
[5] 吉玉龙,徐海涛,陈建军等.用测支气管套囊压呼法指导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就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5):782-783.
[6] 茅敏华,姜觉如,严永胜.支气管镜检查中复合静脉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6):49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