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麻醉68例
发表时间:2010-01-07 浏览次数:579次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气管插管
1临床资料
我院200506 以来采用气管插管,靶控输注(TCI)异丙酚及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的麻醉方法完成脊柱滑脱或骨折患者手术68(男44,女24 )例. 其中腰椎滑脱患者 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 38例;年龄22 ~60 (平均42 )岁;ASAⅡ~Ⅲ级,均无高血压、心脏病及其它脏器疾患. 术前化验及辅助检查均基本正常. 入室后开放静脉[1], philipsMP30监护仪监测无创血压(BP),心电图( ECG),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静脉注射东莨菪碱10 μg/kg,咪唑安定0.1 mg/kg,芬太尼2~3 μg/kg,异丙酚1~2 m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麻酸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 开始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2~3 mg/L,持续输入芬太尼1~1.5 μg/(kg?h) ,维库溴铵0.04~0.06 mg/(kg?h). 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输入维库溴铵,手术结束时停止输注异丙酚和芬太尼. 结果68例患者,除6例患者术中出现短时间的心率减慢(<60次/min),血压降低(MBP<70 mmHg, 1 mmHg=0.133 kPa)外,排除低血容量因素后,给予静注阿托品、麻黄碱恢复正常,其余患者心率、血压在围术期均较平稳. 停药后有8例患者因自主呼吸在10 min潮气量不足5 mL/kg ,呼之睁眼不充分给予新斯的明0.3~0.5 mg,纳络酮0.2~0.4 mg静脉推注拮抗后顺利拔管外,其余患者均在10 min左右自主呼吸恢复良好(潮气量>8 mL/kg),睁眼指令和正常呼名反应迅速,完全清醒后拔管. 无一例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和术后恶心呕吐.
2讨论
在麻醉技术、麻醉药物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静吸复合麻醉在我们日常的麻醉实践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静脉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 而吸入麻醉易于管理,麻醉深浅易于控制,故临床上常用的是静脉麻醉诱导后,用吸入麻醉或吸入与静脉复合麻醉维持的方法进行复合麻醉[2]. 随着异丙酚这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麻醉药的推广以及靶控输注技术技术的出现,使得以前大多用于门诊短小手术的全凭静脉麻醉在结合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控制呼吸的优点后成功地应用于临床较大型手术的麻醉. 这种麻醉方法有以下特点[3]: ① 静脉注射异丙酚诱导起效迅速,过程平稳,无肌肉不自主运动、咳嗽、呃逆等副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苏醒快而完全,没有兴奋现象. 异丙酚具有平稳的药代动力学变化,维持剂量使用靶控输注技术,血液动力学变化小,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② 阿片类受体激动药芬太尼是一种镇痛效应强、心脏毒性较低、对心血管功能影响较小的麻醉镇痛药,具有记忆消失,循环稳定,血压平稳,体血管阻力降低,减慢心率以及心排出量和心指数增高度特点. 而大剂量的芬太尼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术后可能出现延迟性呼吸抑制则通过特异性的阿片类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来拮抗. 在保证麻醉性镇痛的同时出现的心率减慢可适当给以胆碱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对抗. 通过以上措施将其优点充分利用,同时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其副作用. ③ 麻醉过程中所使用药物均完全静脉给入,经肝肾代谢,无手术室麻醉废气环境污染,避免了对医护人员的健康威胁. 综上所述,气管插管复合全凭静脉麻醉较之静吸复合麻醉有诸多优点,为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提供了更为多样化麻醉方法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韩冲芳,聂丽霞,刘保江,等. 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输注芬太尼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6):423-424.
[2]岳云. 静脉全身麻醉[A]//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976.
[3]姚尚龙,袁世荧. 复合麻醉[A]//徐启明,李文硕. 临床麻醉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