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麻醉前输液对老年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血压的影响

发表时间:2009-07-02  浏览次数:806次

作者:孟晓晔

  【摘要】  目的  观察麻醉前输入胶体液对老年患者低位硬膜外麻醉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65岁以上择期施行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行L1~2硬膜外麻醉,A组麻醉前30min输入血定安500ml,B组麻醉前不输液。硬膜外注药后输入平衡液10ml/(kg?h),分别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15min、30min及60min的血压。观察两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的差异。结果  麻醉前输液组血压下降发生率为21.3%,平均血压下降幅度为(13.0±4.2)%;麻醉前未输液组血压下降发生率为48.6%,平均血压下降幅度为(21.1±9.8)%,输液组患者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和波动幅度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未输液组。结论  老年人实施硬膜外麻醉,在术前输入适量胶体溶液,可以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及血压下降幅度,使麻醉更加平稳。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老年;输液

     硬膜外麻醉已成为国内临床较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之一。硬膜外麻醉后导致的血管扩张可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引起麻醉后低血压。正常成人可通过心血管系统代偿机制予以代偿,而老年患者由于心血管系统代偿功能差,常常因为硬膜外麻醉而导致血压波动范围较大。本文对65岁以上患者麻醉前输入血定安后行硬膜外麻醉,观察其麻醉前后的血压变化,为临床预防老年患者硬膜外麻醉低血压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65岁以上施行低位硬膜外麻醉的患者80例,患者年龄最大92岁,最小67岁,平均74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输液组)麻醉前30min输入血定安500ml;B组(未输液组)麻醉前不输液。

    1.2    方法  两组均行L1~2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为2%利多卡因5ml试验剂量,然后加入2%利多卡因与0.3%丁卡因等容量混合液每次3ml,5min加一次,直至至无痛平面出现,分别记录无痛平面的范围、注药前、注药后5min、10min、15min、30min、60min血压。麻醉过程中DATEX监护仪进行监测,麻醉后输入平衡液10ml/(kg?h)(患者术前均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糖尿病)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麻醉用药对比表2  两组患者MPA平均值下降的幅度 麻醉前输液组血压下降发生率为21.3%,平均血压下降幅度为(13.0±4.2)%;麻醉前未输液组血压下降发生率为48.6%,平均血压下降幅度为(21.1±9.8)%,输液组患者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和波动幅度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未输液组。

    2  讨论

    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心血管代偿功能降低,低位硬膜外麻醉后因下肢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加上术前禁饮、禁食等引起的相对血容量不足,较易发生低血压。同时老化使心功能降低。心输出量可较中青年人减少30%~60%。55岁以后每增加1岁心输出量约减少1%,心指数约减少0.8%。在应激时,心做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心率、每搏量、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甚或降低。在65岁以上者中运动后约45%其EF<0.6,而中青年在运动后约有2%其EF<0.6。说明老年人心功能受限难以承受应激[1]。所以,老年人施行低位硬膜外麻醉血压下降发生率比较多。

    血定安是一种大分子胶体溶液,临床上主要用于血容量的补充。由于其分子量大向组织间隙分布慢,输入后在血液循环中停留的时间较长,有效地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血容量。本试验正是利用了其这些特性,当老年人施行硬膜外麻醉使下肢血管扩张时,维持足够的回心血量从而阻止血压下降发生。但输液组仍有血压下降的情况出现,可能是输液量较少或输液速度不够快造成的。但由于患者均为老年人,过快过多的输液可引起心脏超负荷及引起肺水肿。所以在以后的试验中可以考虑:(1)监测CVP;(2)适量给予麻黄碱来对抗低血压,从而使麻醉过程更加平稳。

    【参考文献】

    1  杭燕南,庄心良,蒋豪.当代麻醉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814-835.

      作者单位: 200062 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麻醉科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