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11-10 浏览次数:621次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作者:周颖奇,单培佳,周建光,张征 作者单位:200081 上海,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 了解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81例造影患者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62例患者采用常规局麻作为对照。术中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及对麻醉的反应情况;术后评估患者的焦虑评分、痛苦指数及复查应允率。结果 静脉麻醉组患者在睡眠中接受手术,无不良反应。与局麻组患者手术初期的血压、心率升高不同,静脉麻醉组此阶段的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均有所降低,但在麻醉诱导期后5~10 min内即可恢复。术后第2日静脉麻醉组患者的焦虑评分、痛苦指数及复查应允率均明显优于局麻组(P<0.01)。结论 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脑血管造影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造影患者的身心负担,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丙泊酚;静脉麻醉;局部麻醉;脑血管造影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 in cerebral angiography ZHOU Yingqi,SHAN Peijia,ZHOU Jianguang,et al.Department of Neurology,No.411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Shanghai 20008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ith propofol in cerebral angiographic procedures. Methods The propofo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for anesthesia was applied in 81 patients underwent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another 62 patients with routine local anesthesia were set as control group.The indexe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included heart rate,blood pressure,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 (SaO2) and the patients feeling during procedure.The anxious scoring,pain index and revisit ratio were evaluated after operation.Results The patients with intravenous anesthesia were under sleeping condition during the cerebral angiography and without complication occurred.Unlike the rising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in local anesthesia group at the beginning of operation,the physical indexes in intravenous anesthesia group decreased slightly.The indexes recovered 5~10 min after induction stage.The anxious scoring,pain index and revisit rate in intravenous anesthesia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in the following day (P<0.05).Conclusion It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fo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wa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erebral angiography procedure. 【Key words】 Propofol;Intravenous anesthesia;Local anesthesia;Cerebral angiography 血管影像学检查在脑血管病诊断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临床常用的有无创性磁共振血管造影(MRA)、CT血管造影(CTA)、血管超声以及有创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等。尽管DSA造影为有创检查,但作为脑血管检查的金标准,其作用仍不可替代。近年来,随着医学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患者对于诊疗过程中无痛的要求不断增加,其中既包括躯体的疼痛,也包括对心理的影响。虽然脑血管DSA造影为微创手术,但术中患者的紧张情绪、局部疼痛等,会影响到患者的安全与医生的操作。非气管插管下的静脉全身麻醉目前已在无痛胃镜、肠镜及人工流产等检查及手术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我们将静脉麻醉方法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检查,与采用常规局麻检查的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在我院单纯行全脑血管DSA造影的143例患者,分为常规局麻组(2004年2月—2005年10月)与静脉麻醉组(2005年11月—2007年12月)。局麻组共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男∶女=1∶0.82;年龄43~76(66±12)岁;急性脑梗死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例,眩晕8例。静脉麻醉组患者81例,男54例,女27例,男∶女=1∶0.5;年龄38~79(70±9)岁;急性脑梗死5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眩晕11例,其他疾病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2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食>12 h,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常规局麻组由术者使用2%利多卡因10 ml左右,在患者右股动脉穿刺部位局部浸润注射,术中视患者情况可酌情追加用量。静脉麻醉组患者由麻醉科医师施行麻醉,术前需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药物选用丙泊酚注射剂(商品名得普利麻,阿斯利康产品),使用前以20∶1比例与1%利多卡因混合以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造影准备就绪后,以50 mg/min(5 ml/min)的速率静脉缓慢推注诱导麻醉。患者入睡后,使用微泵持续静脉给药维持麻醉,给药速度为2 mg·kg1·h1。麻醉初期需密切观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对肥胖、短颈患者在SaO2下降时需给予口咽通气管支撑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鼻导管给氧。穿刺部位由术者再给予少量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后开始造影操作。静脉麻醉持续时间最少维持30~40 min,以保证术者完成动脉穿刺和弓上造影为限。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的HR、MAP、呼吸频率、SaO2,静脉麻醉患者由麻醉科医师隔窗观测。分别记录患者术前30 min、麻醉及造影开始后5、10、20、60、120 min及造影结束时的生命体征并与患者平静状态下的测定值比较,记录各时间点的差值,同时记录手术时间。造影后第2天,使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调查,同时了解患者对造影手术的痛苦感觉评判(无痛苦、轻度不适、痛苦、极痛苦,分别记0~3分)以及应允复查的比率(征询患者在今后病情需要时是否同意再次行DSA检查)。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81例患者静脉麻醉均获成功,静脉丙泊酚用量(180±30)mg,开始推药到患者入睡时间18~66 s,麻醉维持时间(41±12)min。麻醉结束后5 min之内可唤醒,30 min内自知力、定向力完全恢复。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呼吸暂停或苏醒延迟现象。 2.2 HR、BP、SaO2比较 局麻组患者术前30 min的HR、MAP较平静状态时明显升高,在动脉穿刺置鞘过程中最高(P均<0.01),20 min后逐渐稳定直至手术结束(P>0.05);而SaO2在术前、术中没有明显变化(P>0.05)。静脉麻醉组患者术前情况与局麻组类似,但静脉麻醉开始后的10 min内,患者HR、MAP、SaO2出现一过性降低,10~20 min后HR、MAP、SaO2数值基本恢复到平静时的状态并维持到手术结束(P>0.05)。采用静脉麻醉的患者在麻醉开始后的1 h内,各观测点的HR、MAP、SaO2数值与局麻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麻醉组的手术持续时间(92 min±12 min)也明显短于局麻组患者(111 min±16 min)。见图1~3。表1 2组患者术后心理负担评估 注:与局麻组比较,*P<0.01 2.3 心理变化 术后第2天对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痛苦感觉评分及复查应允率进行比较,DSA造影检查对静脉麻醉组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要明显小于局麻组患者(P均<0.01)。见表1。3 讨 论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发展,要求医疗诊治过程中无痛苦,已经成为大多数患者的诉求。脑血管DSA造影尽管为微创检查,但患者在术中所经历的疼痛、恐惧、精神紧张等,可造成心率、血压的变化,严重者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术中不良的刺激还会在患者记忆中留下阴影,降低患者再次检查、治疗的意愿[2~4]。 以丙泊酚为主的静脉麻醉—无痛诊疗技术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人工流产术、胃肠镜检查、内镜逆行胆囊—胰腺造影术(ERCP)、烧伤治疗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该药半衰期短,静脉注射起效快,用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输注可以保持血药浓度的稳定,获得适度的麻醉深度;且术后患者苏醒快,对手术过程无记忆,无后续不良反应。由于丙泊酚的镇痛效果较弱,常用的静脉麻醉方案是将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使用[5]。但在DSA造影中,患者经历的疼痛仅出现在动脉穿刺置鞘阶段,对镇痛的要求低于其他手术;且芬太尼具有嗜睡、头晕、头痛及延长丙泊酚作用时间的不良反应。我们在初期使用两药联合的麻醉方案发现弊端后,在后续的静脉麻醉中仅采用丙泊酚单药麻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结果显示,2组患者术前30 min的HR、MAP值较静息时明显升高,表明患者进入导管室后即处于明显心理应激状态。局麻组患者,在穿刺置鞘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达到最大值,提示应激反应达到高峰。随着手术的进行,患者身心逐渐适应,心率、血压也逐渐降低,但恢复到静息水平基本要到1 h后。静脉麻醉组患者,麻醉开始的10 min内,患者的HR、MAP及SaO2出现一过性降低,这与丙泊酚开始时推注速度快、用量大有关。因丙泊酚具有一定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这一阶段应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6]。对肥胖、短颈的患者,使用口咽通气管能够明显改善通气状况。当静脉诱导患者入睡后,丙泊酚改用微泵小量维持,此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至静息时的水平。 脑血管造影采用静脉麻醉,由于患者在安静睡眠状态下接受检查且生命体征由麻醉科医师监测,造影者可安心地集中精力于造影检查上面。其优点在于提高了血管造影本身的效率:造影时间较使用局麻时明显缩短,造影医生的负担压力减轻;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降低了患者对造影的不良记忆。结束手术时,患者常有美梦醒来或惊讶于整个过程如此短暂的感觉[7]。从术后对患者的心理调查数据分析,不论是焦虑评分、痛苦感受评分还是复查应允率,静脉麻醉组均明显优于局麻组[8]。其中部分造影患者经历过2种不同的麻醉方式,从他们反馈的结果看,一致认为静脉麻醉优于局麻方式。但造影中如需要患者进行动作配合时(如屏气),静脉麻醉无疑会带来不便。但好在丙泊酚半衰期短,停用后患者可很快清醒,因此也不至于造成太大问题。另外,如静脉麻醉过浅,患者术中会出现肢体不自主活动,影响造影操作。此时只需稍加深麻醉即可。静脉麻醉由于不需要气管插管,操作简便、安全,在无痛检查和小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借鉴其成功经验,将它引入到血管介入检查及治疗领域是完全可行的。经过2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在脑血管造影中采用静脉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一方面可以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增加他们的依从性;另一方可以给医生提供一个轻松安静的环境,降低医疗中的风险。【参考文献】 1 谢宗贵,程永德. 重视静脉麻醉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6,15(1):6566. 2 Steib A,Hausberger D,Robillart A,et al. Anaesthetic considerations for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J]. Ann Anesth Reanim,2006,25(6): 615625. 3 Martin ML,Lennox PH. Sedation and analgesia in the ineterventional radiology department[J].J Vasc Interv Radiol,2003,14(9):1 1191 128. 4 阮洪军,郑卫华,徐启顺,等.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浙江临床医学,2006,8(7):691692. 5 费立国,解温品. 异丙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烧伤手术的临床应用[J]. 武警医学,2005,16(12):754755. 6 钟燕. 无痛内镜诊疗术的心血管反应[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26(2):8990. 7 谢宗贵,黄增平,李建,等. 静脉复合麻醉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J].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15(1):7274. 8 赵清,姚宏昌,邹江,等. 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无痛苦消化内镜检查临床应用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 2791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