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PCEA术后镇痛160例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07-02 浏览次数:698次
作者:刘瑞芬,孙艳平,李富【摘要】 目的 观察PCEA(镇痛泵)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术后患者16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80例,A组术后连接PCEA,连续输注(48±2)h;B组于术毕时单次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罗哌卡因。结果 A组镇痛优良率与B组相近(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P<0.01),术后12 h、24 h,48 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使用镇痛泵是术后良好的镇痛方法之一。
【关键词】 术后镇痛 PCEA术
术后疼痛是人体受到手术伤害刺激后的一种反应[1],可引起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凝血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一系列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我院于2005 年4月~2006年6月采用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镇痛与单次硬膜外镇痛共16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4月~2006年6月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直肠癌根治术、前列腺摘除术、脾破裂修补术、人工关节置换术、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剖宫产术、子宫全切术、卵巢肿瘤剔除术等共160例,行持续术后镇痛。年龄19~70岁,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A组80例(采用PCEA连续硬膜外镇痛),B组80例(采用单次罗哌卡因镇痛)。ASA病情分级:Ⅰ~Ⅲ级。
1.2 方法 药物配方:A组芬太尼4 ml(2支,0.2 mg)+1%罗哌卡因20 ml(200 mg)+高乌甲素6 ml(3支,12 mg)+生理盐水70 ml,采用恒速持续输注,2 ml/h,一般为(48±2)h。B组手术结束采用0.5%罗哌卡因5 ml,经硬膜外导管单次注入,然后拔出硬膜外导管。
1.3 术后观察 术毕对两组镇痛患者严密观察 P、R、BP、SpO2,分别于2、4、8、12、24、48 h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观察并记录。
1.4 VAS评分法 有无不良反应,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是否有异常波动,有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慌心悸、烦躁不安、出血等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采用方差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A组P、R、BP、SpO2平稳,均在正常范围内,镇痛效果良好,术后患者安静入睡,无不良反应出现。
B组患者8 h后出现疼痛,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夜间难以安然入睡,个别患者疼痛难以耐受,躁动,导致出血。见表1~3。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
3 讨论
手术创伤及术后疼痛是伤害刺激,严重损害病人的身心健康,可引起恶心、呕吐、肠蠕动减慢、肌肉痉挛、血栓形成、心肺并发症及器官恢复延迟等不良后果。术后疼痛及其应激反应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2]。随着对术后并发症病理生理认识的不断加深,从而提出了多途径镇痛和调控应激反应的问题,有效的镇痛无疑能为手术病人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
疼痛对心血管的影响源于激活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和皮质醇,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增多,这些因素导致水钠潴留,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加强,全身血管阻力加大,使心脏负荷增加,导致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及心肌局部缺血。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3]。疼痛诱导的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能引起胃肠道反射性抑制[4]。疼痛可引起血小板黏附性增高,纤维蛋白溶解减弱,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加之疼痛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小血管收缩,且患者制动极易形成血栓。
术后持续PCEA给药能提供相对持续的镇痛平面,且副作用小[5],能较好地阻断创伤性刺激引起的不良代谢和多种反应,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麻醉,小剂量时只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限的非进行性运动神经阻滞;采用微量泵小量持续输入可减少大剂量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缺点,减少术后并发症,与单次应用罗哌卡因相比镇痛时间长,止痛效果更显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而且没有反复应用吗啡类易成瘾药物的弊端,是临床术后值得推广的镇痛好方法。
【参考文献】1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26-1432.
2 Kehlet.Multiomodul approach to control postoperative pathophysiology and rehabilitation.Br J Anaesth,1997,28:606-617.
3 Wanba RWM.Perioperative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C J Anaesth,1991,38:384.
4 Barash PG,Cullen BF,Stoelting RK.Clinical anesthesia,3rd ed.Philadelpha:Lippinxott Raven Publisher,1996,1309-1313.
5 张玉琳,杨效明,冯艳平,等.持续注入吗啡、丁哌卡因、氟哌利多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中国民康医学,1999,11(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