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止痛45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09-09-10 浏览次数:656次
作者:陈霞 杨厚泽 作者单位:473009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关键词】 硬膜 阻滞麻醉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足月妊娠,单胎头位,估计胎儿体重<3500g,能经阴道分娩,且产程已进入活跃期并出现明显产痛的产妇90例。随机分为镇痛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均相似,P<0.05。 方法:镇痛组产妇于产程刚进入活跃期。取左侧卧位,选腰3~4间隙用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膜外腔,置一硬膜外管,然后平卧位,将硬膜外管连接自动麻醉泵。 麻醉剂:将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200mg,芬太尼4ml,生理盐水100ml混合液注入麻醉泵,速度控制在每小时8ml。 疼痛分级判断:按世界卫生组织疼痛分级标准分为4级。用药后疼痛降2级者为显效,降1级者为有效。①0级:无痛,面部表情轻巧自然型脸谱。②1级:轻度可忍受的疼痛,微汗,轻度皱眉脸谱。③2级:明显腰腹痛,伴出汗。呼吸急促,仍可忍受,明显皱眉,轻度烦躁型脸谱。④3级:剧烈腰酸腹痛,不能忍受,喊叫,辗转不安,哭泣吵闹型脸谱。 结果 止痛效果:见表1,止痛有效率97.8%,显效率84.4%。 表1 两组产妇止痛效果比较(略)
P<0.01,两组无显著差异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对宫缩的影响见表2 。 表2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对宫缩的影响(略)
P=0.05, 两组无显著差异
对产程的影响,见表3.4。 表3 两组产妇第1产程时间比较(略)
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 表4 两组产妇第2产程时间比较(分钟)(略)
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 对分娩方式的影响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例)(略)
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 对新生儿的影响,见表6。 表6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例)(略)
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 对产后出血量及产后排尿影响:麻醉组45例,平均2小时出血量172ml,标准差s=35ml。对照组45例,平均2小时出血量160ml,标准差S=41,经统计学计算t=0.373,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产妇均于产后6小时内排尿,无尿潴留。 会阴侧切时疼痛程度比较,对照组45例会阴切开前行会阴阻滞麻醉及局麻,见表7。 表7 两组产妇会阴侧切时疼痛比较(略) P<0.01,两组有显著差异 讨论 “镇痛”已成为今天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普遍要求,而无痛分娩亦成为广大妇女的强烈呼声。我科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法,对45例产妇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有以下体会: ①用于分娩止痛,容易实行,成功率高,镇痛有效率达97.8%,产妇免除引产时剧痛,能安静休息且对孕妇无明显不良影响。同时由于镇痛也减少了因社会因素的剖宫产率。②由于小剂量,低浓度,低位硬膜外腔阻滞,可控制痛觉而将对运动神经的影响降至最小,产妇可采取任何体位,可以活动,不影响第2产程产妇屏气用力,有利于阴道分娩,故对产程进展,胎头下降,宫缩强弱三个因素都无明显差异。因而两组的分娩方式亦无明显差异。③硬膜外阻滞镇痛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相反,由于麻醉后首先改善了母体内的环境,胎头状况随之改善,可降低新生儿中毒及缺氧程度。④由于术中采用小剂量、低浓度、低位硬膜外腔阻滞麻醉,控制麻醉平面不高于胸10水平,故无1例出现血压下降及呼吸改变,而且对妊高征病人可以改善症状,有助于其安全度过分娩过程。⑤此手术毕竟有麻醉意外的危险,且工作量较大,故只能在有一定技术水平力量的单位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