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麻醉学》

椎管内联合麻醉复合参附注射液用于高龄骨科患者肢手术的临床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819次

刘培弘    150040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关键词】  联合麻醉 参附 下肢手术

    近年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技术日趋成熟,以往的经验认为,高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的患者禁用或慎用腰麻,我院通过不断摸索、实践,自2006年以来,在骨科高龄患者的下肢手术中,应用了椎管内联合麻醉,静脉推注参附注射液取得了满意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稳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SAⅡ~Ⅳ级骨科下肢手术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年龄70~93岁,体重46~78 kg,手术为全髋置换术、髓内针内固定、髌骨、胫腓骨骨折内固定等下肢手术。其中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脑梗死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为硬膜外组(EA组)、腰硬联合组(CSEA组)。

    1.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做充分术前讨论,稳定病情,无麻醉前用药,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输入6%羟乙基淀粉(200/0.5,盈源)500 ml,滴速为15 ml/min,监测BP、SpO2、HR、ECG,面罩吸氧,FiO2为28%~35%,两组穿刺点均选择L2~3,EA组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3.5 cm,平卧位后向硬膜外导管注入1.6%利多卡因4 ml为试验量,硬膜外追加配药为0.5%罗哌卡因。CSEA组先将手术台调至头高15°,患侧在下,采用一次性CSEA穿刺针,待脑脊液流出后,根据ASA分级、心功能及脊柱长短情况,缓慢匀速注入重比重0.5%布比卡因1.7~2.3 ml,退出腰穿针,向头置管3.5 cm,同时静脉推注参附注射液50~70 ml侧卧3 min,观察并调整平面使之不高于T10水平,如效果欠佳,于外腔注入0.9% NaCl 5~10 ml[1],缓慢将患者改为平卧位。两组患者均当HR<50次/min时,静脉注射阿托品。血压下降低于基础血压30 mm Hg或低于100/60 mm Hg时,用麻黄碱5~10 mg静脉注射,两组患者术后均于硬膜外行PCEA镇痛。

    1.3  观察指标  麻醉诱导时间:由椎管内给药到切皮的时间。手术时间:由切皮到缝完皮肤的时间。麻醉效果:优,患者无不适;良,患者轻微不适或有止血带不适感;差,有明显疼痛,需改全麻完成手术。血流动力学情况:以麻黄碱用量判定循环紊乱指标。硬膜外追加局麻药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所需时间、硬膜外用药量均用u检验,麻醉效果用χ2检验处理。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者占多数,见表1,硬膜外腔局麻药用量少,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较之EA组有明显差异(P<0.01),见表2。表1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注:经χ2检验,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两组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硬膜外腔局麻药用量、麻黄碱用量比较 经统计分析,两组间麻醉诱导时间及麻黄碱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药用量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骨科手术高龄患者呈增加趋势,高龄且高危者麻醉的关键是减少对心肺功能的干扰,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尽量减少局麻药用量,同时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单纯硬膜外麻醉诱导时间长,易发生阻滞不全,患者由于疼痛引起血中儿茶酚胺分泌增高[2]。而单纯腰麻用药量大(一般为2.5~3 ml),平面扩散广,不易控制,对循环干扰大,以往禁用或慎用。而小剂量重比重椎管内联合麻醉汲取了腰麻和硬膜外的优点,平面易控制,起效快,镇痛肌松确切,从而缩短了手术麻醉时间。平面控制在T10以下不影响呼吸,局麻药用量少,对高龄患者极为有利[3]。参附有扩冠、抗心衰、抗心律失常,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对正常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无显著影响[4]。能防止老年患者心肌缺血、心搏骤停的发生。总之,在高龄患者的手术中应用椎管内联合麻醉,同时静脉预注参附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1 李德龙,陈彦青,刘国荣.硬膜外腔注射生理盐水对腰-硬联合麻醉的影响.临床麻醉杂志,2007,23:502-503.

2 谢荣,刘亚平.我国临床应用硬膜外阻滞的调查报告.中华麻醉学杂志,1991,11:329-331.

3 夏军.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临床麻醉学杂志,2005,21:859.

 

 

医思倍微信
医思倍移动端
医思倍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