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针连续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尿道下裂手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09-05-26 浏览次数:790次
田波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大学麻醉与危重病研究所,河南 开封 475000
【关键词】 套管针 骶管阻滞 异丙酚 氯胺酮麻醉 小儿尿道下裂手术
0引言
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1]. 但应用套管针法行连续骶管阻滞,目前文献报道不多. 2004/2007我院采用普通套管针连续骶管阻滞复合异丙酚行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与以往常用的氯胺酮全麻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患儿60例,均为男性;年龄2~8岁,体质量10~30 kg, ASAⅠ~Ⅱ级,手术时间3~4 h. 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2 mg/kg,咪唑安定0.1 mg/kg,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对于不配合者,基础麻醉后再抱入手术室. 常规面罩吸氧. 监测呼吸、循环指标变化.适当补充血容量. Ⅰ组:患儿安静入睡后取侧卧位行骶管穿刺. 20 G静脉套管针施行骶管穿刺. 外套管完全送入骶管内并抽出针芯,抽吸无脑脊液和血液后,推药无阻力表示进入骶管腔,给予试验量2~4 mL(10~15 g/L利多卡因)观察3~5 min无不良反应后,然后将套管针与延伸管连接.并用粘贴固定好. 术中40~60 min追加局麻药3 mL. 经微量注射泵泵入异丙酚3 mg/(kg·h),患儿睫毛反射消失,睡眠安静,呼吸平稳,手术开始. 术中根据警觉镇静评分来调整异丙酚用量. Ⅱ组:氯胺酮2 mg/kg静脉注射,术中以1 g/L氯胺酮静脉维持麻醉,用量根据麻醉深浅调整. 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平稳度并记录苏醒时间. 术中密切观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RR),心电图(ECG)变化,并对其诱导前、切皮、术中、结束时的变化进行比较. 统计分析均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麻醉后两组的SpO2无显著差异,HR,RR有着显著的差异(P<0.05,表1). Ⅱ组有5例手术切皮时出现呼吸抑制而急行面罩辅助呼吸,均在5 min内恢复自主呼吸,8例术中产生躁动. Ⅰ组患儿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安静入睡,术中无体动,肌松效果好. Ⅱ组术中多有肢体及臀部活动,肌松效果差,满意21例(21/30),满意率为70%. Ⅰ组手术结束后均能唤醒送回病房,苏醒期无躁动. Ⅱ组术毕苏醒较慢,术毕清醒送回病房14例(14/30),最长在手术室观察60 min左右.表1两组术中HR,RR比较
2讨论
以前这类手术我们采用氯胺酮麻醉,术中如果氯胺酮剂量偏大小儿静脉注射速度过快,或用麻醉性镇痛药辅助时,可造成明显的呼吸抑制,甚至呼吸停止较长时间[2],造成低氧血症的发生. 而且镇痛不全,无肌肉松弛作用,麻醉后唾液分泌较多,不利于呼吸道的管理. 患儿常常有瞻望、狂躁、精神错乱、不自主肢体乱动等并发症[3],其恶心、呕吐发生率也较高.
骶管阻滞具有用药简单、操作容易、对小儿生理干扰小且并发症少等优点,但由于小儿麻醉过程中均不能很好地配合,多需在基础麻醉下进行. 小儿尿道下裂整复手术时间较长,单次骶管阻滞作用时间较短,不能满足手术要求. 我们采用套管针连续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可明显克服以上缺点.
麻醉管理方便、效果可靠,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对呼吸功能影响轻. 因可经延伸管连续给药,故适合于较长时间手术的患者.
异丙酚为快速短效镇静安眠药. 长时间应用也不会出现蓄积,患者苏醒快[4]. 所以,麻醉手术时间长短和用量大小与术后清醒时间无明显相关,苏醒后无明显后遗症作用. 异丙酚对呼吸、循环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剂量和输注速度,且多成一过性.
本研究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全麻是在骶管麻醉完善的前提下使用小剂量的异丙酚,后者只起到维持镇静入睡状态,其小的剂量和缓慢的推注速度不足以对患儿的呼吸和循环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套管针连续骶管麻醉复合异丙酚在小儿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可大大降低全麻药的用量,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是小儿尿道下裂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1] 万里,张传汉,周碧云. 罗比卡因用于小儿单次骶管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3):164.
[2]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7-480.
[3] 陈浩铭,张丽蓓. 小儿硬膜外阻滞麻醉163例临床分析[J]. 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11:41.
[4] 黄安宁,陈娜. 丙泊酚用于幼儿麻醉中的临床观察[J].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3,19:501.